編者按:2016年國際油氣市場的核心關鍵詞是“變”和“尋找平衡”。油價在供需基本面和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經歷了谷底和影響市場的多起地緣政治“黑天鵝”事件,屢屢打破業內預期,油價劇情在意料之外的變動中,走出了情理之中的回溫主線。
![]() |
2016年12月10日,OPEC與非OPEC國家達成15年來首份全球減產協議。CFP 供圖 |
2016年,國際油氣行業最突出的特征是“變”。
變化之一:油價走勢止跌回升。2016年2月,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跌至26美元/桶,創2003年以來新低。隨后油價震蕩上行,到年末主要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后,WTI價格一度飆升至54美元/桶,創2015年年中以來最高水平。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副所長陳蕊評價:“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
供需基本面的改善是推動油價上行的內在動力。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2016年前三個季度,國際市場日供應量過剩50萬桶,遠好于2015年水平。特別是第二季度,由于加拿大野火、尼日利亞武裝沖突等突發事件,供應過剩縮小至10萬桶/日,再加上市場對油市基本面改善情況的樂觀預期,油價一度突破50美元/桶。
變化之二:市場策略發生變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變保市場為保價格。2014年以來,OPEC采取“降價保市”策略并未達到壓垮北美頁巖油的目的。相反,持續的低油價導致高度依賴石油產業的OPEC產油國遭遇財政危機,即使沙特也被迫采取一系列經濟改革和財政緊縮措施。2016年,OPEC不得不謀求“減產保價”,經歷幾輪馬拉松式的磋商,最終達成8年來首份減產協議,后又說服非OPEC產油國共同減產。
“OPEC此次決定減產雖然是不得已的被動選擇,但可能縮短石油供需平衡的時間,減輕石油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也有可能改變已經持續了兩年的上游投資大幅下降的趨勢,對穩定石油投資和穩定未來的供給帶來新的希望。”能源專家陳衛東說。
減產協議能否支撐油價進一步復蘇?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關鍵取決于協議的執行情況和美國原油產量情況。”
變化之三:市場結構發生變化,美國作為新的機動生產國,改變了固有的以OPEC為中心的市場結構。陳蕊指出,過去兩年多來,美國頁巖油的靈活性和效率提升超過預期,成為平衡市場的新來源,“市場由沙特單一調節向沙特、美國雙調節轉變”。
美沙兩國較量將對未來油市產生重大影響。數據顯示,由于技術進步和石油行業相關服務價格下降,2016年美國井口盈虧成本已降至30美元/桶至40美元/桶。隨著OPEC減產協議達成,短期內對油價構成一定支撐,越來越多的頁巖油生產商將有動力加速生產。截至2016年11月底,美國活躍鉆機數已連續7個月增加。此外,特朗普傾向于放寬對能源行業的監管,他上臺后可能大力推動石油行業發展,促進美國原油產量增長。這或將抵消OPEC減產帶來的供應量減少,限制油價反彈。
“美國成為新的機動供應國,將推動石油供需關系調節節奏加快,油價圍繞成本小幅快頻波動增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錢興坤指出,美國石油行業高度市場化,生產彈性非常高,會完全根據油價的升跌調節產量的跌漲。這將促使石油更多回到商品軸線,油價圍繞成本中軸上下波動。
展望2017年,國際油市仍將體現“變”字。陳蕊認為要重點關注四大變化:一是2017年“黑天鵝”事件不會比2016年少,市場更加具有不確定性;二是供需形勢的變化,市場形勢將從寬松轉為平衡;三是OPEC政策的變化,能否一直堅持保價政策;四是美國新的能源政策帶來的新變化。
總體來說,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疲弱,非OPEC產量下降,OPEC原油產量超預期增長,國際油市供需再平衡弱于預期。那么,油市何時迎來真正的再平衡?業內專家普遍預測:“2017年將成為油價實質性回升的轉折點,50美元/桶以下的超低油價階段將結束。”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