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11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傅瑩在回應霧霾相關問題時表示:“年年關注,年年回應,年年努力,確實治理霧霾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長期的挑戰,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有很大的差距。”
霧霾問題無疑受到兩會代表的“關照”。可治霾之路到底該怎么走?代表委員對霧霾治理有什么高招?
民進中央 提案
關鍵詞莫忽視水蒸氣對霧霾的影響
背景
有專家曾表示,“煤改氣”不會顯著增加北京市大氣中的濕度,不是北京地區“豐富水汽”主要來源。按照我國當前每年燃燒天然氣產生的氣態水為3億噸左右計算,假如全部轉化成液態水,平攤在全國人口集中、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東部地區,液態水的厚度連0.1毫米每年都不到,僅占大氣中可降水量的幾十萬分之一,影響微乎其微。
這種觀點混淆了相對濕度與絕對濕度的概念。相對濕度指某濕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與同溫度下飽和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質量之比,是一個百分數。天氣預報中關于濕度的概念都是相對濕度。而將天然氣燃燒產生的水汽變成雨水平攤在國土面積上,用的是絕對濕度的概念,即每單位容積的氣體所含水分的重量。
建議
要高度重視煤改氣產生的大量水蒸氣導致的高相對濕度對加劇霧霾轉化程度的影響。
對于霧霾治理,無論是霧霾天限行,還是收擁堵費,都是被動的。一定要加強汽車尾氣治理,加強出廠標準檢查和年檢的執行,對現在現有汽車的汽油和排放標準進行摸底調查,不光盯油(油品),還要盯車(汽車發動機)。綜合措施治理還有很多實施的空間,例如設置胡同單行線,提高行車速度;引導汽車消費的潮流,倡導開小排放輕型汽車等。
霧霾嚴重地區盡快開展供暖聯調聯控的試點,在霧霾黃色及以上預警發布的時候,減量供熱或低溫供熱,減少向空氣排放的水蒸氣,以降低霧霾加劇轉化的條件。
同時,也建議推廣燃氣鍋爐以及其他工業項目,進行水蒸氣和余熱回收,減輕霧霾。此外,還應盡快加強多學科、政產學研合作研究,并進一步完善霧霾的信息發布系統。
曹湘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關鍵詞霧霾成因各執一詞,應深入研究
背景
執行《環保法》,認真落實國務院2013年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我國空氣污染的狀況開始好轉,每年發生重度霧霾的天數有所減少,霧霾中PM2.5的年均濃度有所降低,但重度霧霾天仍時有發生。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治理大氣污染、防治霧霾,我們必須深入研究造成霧霾的影響因素。
氣象條件是引起霧霾非常重要的因素,靜風天氣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更容易發生光化學反應,二次生成PM2.5。三北地區大規模建設的風力發電站是否是加劇靜風天氣的影響因素呢?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大規模風電場大量利用了風能后,下游風的動力能應該等量衰減。有人解釋風電場對下游風力的影響只在小距離范圍(10公里范圍內)發生,小規模風電場利用的風能只占風動力能的很小比例,對下游風動力的影響可能如此,大規模風電場就會大不相同。華北北部大規模風電場是否加劇了京津冀地區的靜風天氣呢?
從霧霾中存在硫酸銨、硝酸銨,有人提出我國農業上過量使用的尿素等含氮化肥,分解產生的氨氣向大氣中擴散是誘發生成含硫酸銨、硝酸銨的二次PM2.5的重要因素,熱電廠為減少煙氣中NOx的排放(脫硝),向煙氣中注氨,在催化劑上氨還原NOx生成氮氣和水,有人提出電廠脫硝時注氨控制失當,造成氨逃逸是影響因素。農田過量使用化肥和電廠脫硝過程氨逃逸,究竟各有多大影響呢?
建議
該項研究由科技部立項,指定牽頭負責單位,搞好頂層設計,明確研究內容,做好課題分工,在統一組織下,既分工又合作,盡快取得研究成果,既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治霾措施,也向社會公眾十分關心的霧霾問題做出有研究實驗依據的科學合理的解釋,避免似是而非的不負責任的議論在網絡及一些媒體上炒作和流傳。
劉漢元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
關鍵詞加快光伏產業發展,從根本上破解霧霾之困
背 景
2016年入冬后的霧霾天氣,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波及范圍廣,多地機場停飛,大面積航班取消或延誤,中小學停止戶外活動。可以說,霧霾已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國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危害。
對于霧霾的形成原因,或許有不同觀點,但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無疑是其主因。無論是散煤燃燒還是相對清潔的燃煤發電,都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而這正是霧霾的主要成分。全球近一半的煤炭在我國燃燒,成為廢氣和粉塵的主要來源之一。
無論關停多少工廠,還是限行多少車輛,只能是治標,真正要解決霧霾問題,根本途徑是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消費方式,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
建議
治理霧霾最根本途徑是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消費方式,如何改變,在我看來就是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事實上,積極支持并大力扶持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產業,無論是為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全國人民的呼吸,還是全人類的健康,都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刻。
因此,應當抓緊推動實現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在此過程中,還將催生對儲能應用、智慧電網的需求。粗略測算,如果我們三五年內實現能源消費增長的再生清潔化供應,二三十年時間內實現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將會形成近百萬億的新興產業規模,一方面推動我國經濟適度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將有效解決我國資源和環境發展的不可持續問題,徹底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靳保芳 全國人大代表、晶龍實業集團董事長
關鍵詞支持力度需向河北傾斜
背景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治理京津冀地區霧霾,河北省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犧牲。一是河北省一些重要產業如鋼鐵、煤炭產業等大力壓產、關停,對當地人們的收入產生了重要影響。二是河北省大部分農村冬季用煤取暖,面積大范圍廣,治理用煤取暖難度非常大。三是經濟發展上遭受到不少影響。
大力治理京津冀地區霧霾,既需要京津冀地區大力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加強聯防聯控,加強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排放和污染治理,還需要國家加大對河北的支持傾斜力度。
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傾斜力。大力支持河北省發展清潔能源,對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在暫定5年時間內,在用地、審批、銀行融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加大資金傾斜力。由國家成立面向河北省的霧霾治理專項資金,暫定5年期限,每年按時撥付,專款專用;制定切實可行的治污資金補貼政策。除向企業投入治污資金外,對個人購買建設清潔能源給予資金補貼;同時,提高補貼比例,太陽能光伏分布式發電、節能爐具應用等資金補貼標準大于其他地區5%以上,農村煤改氣、煤改電取暖補貼標準提高5%以上。
三是加大產業傾斜力。對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新一代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產業等優勢產業,多向河北省擺放,改變河北省產業結構。
徐筱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關鍵詞治理霧霾不能千篇一律
背景
各地治理霧霾力度很大,應該科學治理、科學研判。每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可能不一樣,各個地方霧霾成因不一樣。
現在很多地方治理方法千篇一律。“限產、限號、灑水,現在治理霧霾就這幾招。這樣有效么?有一定效果,但是霧霾頻頻卷土重來。如果成因都不清楚,可能事倍功半。
建議
應該邀請搞環境治理的專家,對每個地區產業結構進行研判,分城施策。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