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商報6月12日報道,中國首次試采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獲得成功,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據悉,僅南海海域可燃冰資源儲存量就相當于1000億噸石油。“美國有頁巖油氣,中國有可燃冰。可燃冰未來的商業化開采或改寫全球能源版圖,值得期待。”能源專家、中國化工網總編劉心田指出,可燃冰未來將分食目前原油、天然氣的市場份額,原油面臨被革命,市場遠景不容樂觀。
劉心田分析稱,雖然中國可燃冰要達到商業性開發水平還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但可燃冰市場是可以預期的。可燃冰將是繼頁巖油氣后能源行業的“最大攪局者”。2016年,中國原油進口量3.81億噸,預期在可燃冰大規模商業開采之前,中國原油的進口量還會逐年增加。然而2030年前后,可燃冰時代一旦開啟,中國對進口原油需求的依賴將逐漸減少,甚至不排除2038年前后中國也成為原油輸出國的可能。鑒于此,在不考慮通脹因素的前提下,國際油價也將從當今40美元/桶以上的常態轉變為2030年后40美元/桶以下的新常態。
劉心田認為,可燃冰是能源市場的“期貨”,其市場價值目前難以定位。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可燃冰的市場前景取決于未來十年能源行業的格局演變,具體來說,即傳統礦石能源商品油氣煤和二次能源商品電的價格博弈。可燃冰的競爭對象不僅是原油,還有煤炭、天然氣,甚至是電。電動汽車3至5年內或將成為市場主流,可燃冰發電未來或最具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