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獲悉,通過5年多持續攻關研究,該院培育了非常規油氣工程技術、深井超深井鉆完井技術、海洋鉆完井技術、特殊儲層改造技術和提高采收率工程技術等5大核心技術,這標志著中國石化頁巖氣工程技術、超深井鉆完井工程技術走在了國內前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頁巖氣規模化開發和超深油氣藏產能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路保平說:“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保障勘探開發、引領石油工程技術發展為己任,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科研和保障體系,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創新體制,以需求問題為導向,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完整技術鏈,培育發展了五項核心技術系列。”
這五大技術分別是:非常規油氣工程技術突破水平井提速、體積壓裂等技術難題,形成了以水平井鉆完井、網絡壓裂和產能評價等系列配套技術,具備水平段3000米、垂深4000米水平井鉆完井和30段以上分段壓裂設計與技術支持能力,為涪陵頁巖氣勘探突破和100億方產能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井超深井鉆完井技術突破了鉆井提速和安全鉆井技術瓶頸,建立了鉆井地質環境因素描述和優化設計方法,形成了復雜地層優快鉆完井配套技術,具備8000米以上超深復雜地層鉆完井設計與技術支持能力,保障了公司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海外深層油氣勘探開發需要,成功鉆成了亞洲垂深第一深井馬深1井(8418m);特殊儲層改造技術研制了耐高溫交聯酸體系、多級分段壓裂工具及配套工藝,具備碳酸鹽巖、致密砂巖、薄油藏等低品位儲量儲層改造設計與技術支持能力,促進了低品位儲量的動用;提高采收率工程技術建立了超深水平井軌跡設計及控制方法,形成了超深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鉆完井關鍵技術,具備垂深7500米超深水平井和位移5000米大位移井鉆完井設計與技術支持能力,為元壩和順北等地區的增儲上產提供了重要支撐;海洋鉆完井技術建立了深水鉆井風險和淺層地質災害識別評價方法,開發了低溫鉆井液和水泥漿固井技術,初步形成了深水鉆完井工程設計和安全鉆井等技術系列。
同時,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高度重視工具儀器等產品研發,先后成功研制井下工具40余種、油田助劑45種,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特殊鉆井、復雜地層固井、井下工具3大品牌技術和特色技術系列。其中,特殊鉆井液技術形成了超高密度、耐高溫、強抑制等鉆井液系列,創出了鉆井液密度的世界最高紀錄;復雜地層固井技術形成了超高密度、低密度和高溫高壓膠乳防氣竄固井等技術系列,水泥漿性能指數保持領先;鉆完井工具形成了固井、壓裂和鉆井提速工具系列,高端尾管懸掛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已出口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級滑套、泵送橋塞、水力噴射等壓裂配套工具,形成了可溶解、全通徑系列。射流沖擊器改變了傳統破巖方式,鉆速平均提高40%以上。
五年來,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科技人才質量和隊伍素質顯著提升。圍繞人才通道建設、用人、聚人三大重點,打造了一支初具規模、專業齊全的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搭建科研和實驗創新平臺,建成了“國家能源頁巖油研發中心”和“頁巖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研發中心和一個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檢測實驗室,建成“中國石化固井與完井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石化頁巖油氣鉆完井及壓裂重點實驗室”兩個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
下一步,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計劃到2020年建成具有自身特色與較強創新能力的科研院所,持續提升5項核心技術滿足油氣高效勘探開發需求,持續打造3項品牌技術引領技術發展,持續推進10項特色技術整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不斷提升石油工程技術對油氣勘探開發的保障力,顯著提升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