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近年來在能源轉型上的步伐不可謂不迅速。中國能源發展能夠實現從碎片化向系統化、短期性向長期性、地域性向全局性的跨越,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在此之后,“提質增效”逐漸成為了能源發展的主線,無論是新能源的增量替代還是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都將在中國未來的能源體系中找到各自合適的定位。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思想,指明了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未來方向。時間來到2018年,我國能源系統圍繞“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這一戰略不斷發展的這三年半以來,都發生了哪些深刻影響能源圈的重大事件?讓我們來一起盤點。
2014年9月
能源國企改革
2014年9月14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已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了增資協議,25家投資者以現金共計人民幣1070.94億元認購增資后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隨后,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冶、中電投等能源國企也在能源企業市場化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步伐。2017年8月,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對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意義重大。過去5年,國務院國資委先后完成18組34家中央企業重組。國資委大力推動能源企業改革,意味著國家將通過統籌優化能源行業資源配置,向能源行業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
![]() |
2015年3月
電力體制改革
2015年3月,以“中發”9號文《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為標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大幕。新電改方案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推動以“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為核心的改革內容,即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范運行;繼續深化對區域電網建設和適合我國國情的輸配體制研究;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強化電力統籌規劃,進一步強化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供應。還有6份配套文件,涵蓋輸配電價、電力市場、交易機構、發用電計劃、售電側改革、自備電廠6個方面。
|
2015年10月
能源價格改革
201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為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的價格改革劃定了清晰的計劃表。能源價格改革由此進入重要議事日程并取得豐碩成果:電力領域,電力市場交易規則逐步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逐漸健全;油氣方面,成品油價格機制向市場化邁進,非居民用氣價格逐步放開,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投入運營;新能源方面,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實施退坡機制,同時探索通過市場化招標方式確定新能源發電價格。2017年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布《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未來3年價格路線圖,對煤、電、油、氣、新能源等的價格改革提出改革攻堅要求。
![]() |
2015年11月
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2015年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開始,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后正式拉開大幕。而對于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說,重中之重在于做好煤炭去產能和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相關工作。我國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十三五”期間的目標是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淘汰煤炭落后產能,有序發展先進產能,確保退出煤炭產能8億噸。此外,按照淘汰落后、嚴控新增、清理違規、轉型升級的原則,我國將把2020年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未來我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仍將繼續以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基石。
![]() |
2016年2月
“互聯網+”智慧能源
2016年2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同年8月18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互聯網+”智慧能源極大促進了能源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能源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一方面,“互聯網+”智慧能源意味著能源生產的智能化,“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在近年來得到大力發展。另一方面,這也催生了基于能源互聯網的新業態,如能源智能定制、虛擬能源貨幣等新型商業模式。這也為日后實現能源自由交易和靈活補貼結算提供了可供實施的技術基礎。
![]() |
2017年5月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2017年5月14日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能源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基礎議題,能源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20多個國家投資建設了油氣、電源、輸變電等領域的60多個項目。能源相關產業成為“一帶一路”“走出去”規模最大的產業,取得豐碩的成果,包括中俄、中哈、中緬原油管道,中俄、中亞、中緬天然氣管線,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電力項目等。“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將加強能源戰略、規劃、政策等方面的國際交流,推動我國能源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同時,“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也將使我國在全球能源治理體制中發揮更大作用。
![]() |
2017年5月
油氣體制改革
2017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油氣體制改革文件——《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油氣改革自2014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開始醞釀,此番雖然油氣改革總體方案姍姍來遲,不過部分油氣改革的基礎文件事實上已經先于總體方案提前落地。天然氣管網改革已經成為油氣改革的急先鋒,《關于做好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等文件已于2016年率先下發,關于第三方準入如何執行、三大國家石油公司管網資產如何拆分的議題都在業界發酵多時。此外,對以山東地煉為代表的民企開放進口原油使用權,標志著油品進出口改革大幕的開啟。
![]() |
2017年7月
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
2017年7月4日,十三部委聯合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這是目前我國唯一由13個部委聯合發布的針對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文件。《意見》明確指出,要“將天然氣培育成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從國家層面確立了天然氣的主體能源地位,這將對下一步能源結構調整起到重要指導作用。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有望達到10%左右,到2030年力爭提高到約15%。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針對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煤改氣”工程。除此以外,還包括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天然氣車船等。
![]() |
2017年10月
發展分布式能源
2017年10月31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為分布式能源下一步的市場化交易做好了政策準備。得益于能源效率高、可靠性高、環境污染小、就近消納等特點,分布式能源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我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天然氣項目發展勢頭迅猛,如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從2012年時的2.3吉瓦快速上升至2016年年底的10.3吉瓦,年均增長率高達46%。多項支持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政策出爐,為分布式能源發展掃清政策障礙。2017年6月,國家電網下發《國家電網關于促進分布式電源并網管理工作的意見》,矛頭直指分布式能源長久以來面臨的“并網難”頑疾。
![]() |
2017年12月
全國碳市場建立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同時宣布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2013年至2017年期間,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七省市開展的碳交易試點為此番《方案》的出臺和全國性碳市場的開啟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技術支撐。按照《方案》要求,年排放超過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綜合能耗1萬噸標準煤左右的企業將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成為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涉及電力企業1700余家,碳排放總量達到30多億噸,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3。即便目前僅納入了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仍將超過歐盟碳市場總體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作者楊驛昉系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圖片由張旭、石雙提供)
![]() |
2014年至2016年能源產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煤炭
我國煤炭產量
2014:38.7億噸
2015:37.5億噸
2016:34.1億噸
石油
我國原油產量
2014:2.11億噸
2015:2.15億噸
2016:1.99億噸
天然氣
我國天然氣產量
2014:1301.6億立方米
2015:1346.1億立方米
2016:1368.7億立方米
核電
我國核電發電量
2014:1325.4億千瓦時
2015:1707.9億千瓦時
2016:2132.9億千瓦時
太陽能發電
我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
2014:2652萬千瓦
2015:4318萬千瓦
2016:7742萬千瓦
風電
我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
2014:9581萬千瓦
2015:1.2934億千瓦
2016:1.4864億千瓦
節能降耗
我國單位GDP能耗
2014:比上年降低4.8%
2015:比上年降低5.6%
2016:比上年降低5%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