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國煉化業務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內煉能過剩,市場競爭不斷升級,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煉化行業面臨大洗牌。國內煉化企業應該如何穩步走好未來關鍵的幾步?轉型過程中又有哪些經驗與思考?兩會期間,來自石油石化行業的代表委員圍繞這些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何時轉?
◆煉化轉型焦點已經不是轉不轉,而是轉型的早與晚、快與慢
◆領跑者有商機,跟跑者有飯吃,落跑者淘汰出局
目前,我國煉油能力已經達到8.3億噸/年,但多數煉廠規模較小,國內煉廠平均規模僅為412萬噸/年,遠低于759萬噸/年的世界平均水平。
產能過剩,規模偏小,多數傳統煉油型企業需要走出“舒適區”。全國人大代表、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丁腈橡膠二車間副主任鄭彩琴認為,淘汰落后產能,嚴控新建煉廠,這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快對煉油行業的總體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石化生產準備中心主任王義東認為,當下煉化企業要搶占先機,才能在未來市場中立足。隨著煉化產能集中投放,許多老煉廠面臨嚴峻挑戰,需要抓緊時間轉型升級。煉化下游市場消費是相對穩定的,只要形成了很難輕易改變。全國人大代表、齊魯石化總經理韓峰表示:“煉化轉型,領跑者有商機,跟跑者有飯吃,落跑者淘汰出局。”
不僅要加快轉,還要趁早轉,為企業發展留出機遇期。全國人大代表、東明石化集團董事長李湘平指出,企業轉型投入有個過程,包括融資、規劃、立項、環評、設備制造周期;煉油向化工轉型一般需要3年至4年,千萬噸級煉化企業,從提出到建成投產,至少得要3年至5年時間。因此,企業要早謀劃、早動手,不要猶豫不決。
據了解,在國家支持下,山東地煉轉型已拉開序幕。作為行業轉型發展的風向標,山東地煉企業的總體規劃明確,要做長產業鏈,力爭實現5年后收入過萬億元,比2018年收入增長一倍多,同時產能壓減30%,以質取勝,實現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
往哪轉?
◆轉型避免去擠一種裝置、一種產品的“獨木橋”,是獨木橋就會有人掉下
◆生產端向化工轉型,差異化發展,替代進口就是高端;銷售端向全球化加快邁進
目前國內有202家煉廠,但煉化一體化企業僅有19家,還不到全國總數的10%。
煉油總量過剩、化工產品不足是目前國內煉化產業的普遍矛盾。2018年,國內進口化工原料超過3000萬噸,一些高端化工聚烯烴產品對外依賴嚴重。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端化工品、化工新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許多沿海大煉化企業已開始向材料型轉型,山東民營煉油企業也朝著高質量化工方向發展。“高端化就是差異化發展,要替代進口料,需要煉廠全方位創新,優化產品結構跟上市場需求。”李湘平說。
除了生產端向化工轉型外,銷售端也要向全球化加快邁進。全國人大代表、遼陽石化黨委書記、總經理白雪峰呼吁,國家應該將成品油進出口由配額制轉為備案制,使國內成品油供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無論是國際煉化企業在中國布局,還是中國成品油走出去,都是在全球范圍內調劑資源的必然趨勢。
雖然大方向已定,但仍然需要各個企業根據自身優勢,細化方向。韓峰指出,目前需要警惕國內煉廠一窩蜂上乙烯裝置,否則未來幾年乙烯產能也會出現像今天煉油產能過剩的情況。
韓峰認為,煉化企業轉型要分階段、分產業鏈進行,避免都去擠一種裝置、一種產品的“獨木橋”。“在轉型之初,選擇和規劃十分重要,要避開一哄而上。是獨木橋,就會有人掉下來。”
怎么轉?
◆加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制造,增加高端產品數量
◆智能綠色、產業集群是發展趨勢
不同的發展實際,共同的轉型方向——國內各類煉化企業轉型呈現出多路徑、多模式的新局面。
對于一些中小煉廠,關停并轉是轉型的基本方式。李湘平表示,目前山東地煉已經在按照整體規劃開展“上大壓小”,大煉廠合并小煉廠,形成整體規模優勢,往高端走。在這一過程中,許多中小煉廠將進行自我技術改造和升級,跟上國家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要求。
韓峰則強調,加大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制造力度,增加高端產品數量非常重要。一些煉化高端產業的技術、工藝是買不來的,需要持續投入。這個積累本身是艱苦的。“轉型過程是痛并快樂著,企業要投入、堅守甚至煎熬。但是只有‘煎’和‘熬’,才能產生美味。”
煉化轉型,綠色化、智能化的要求已經深入人心。去年年底復工,廣東石化建設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王義東表示,廣東石化在建設過程中,綠色是排在第一位的,遵循的排放指標更加嚴格,用先進技術打造智能型煉廠。
煉化企業在轉型中,越來越重視產業集群化、園區化、基地化,打造煉化產業鏈集群。全國人大代表、中科(廣東)煉化執行董事、總經理吳惜偉表示,中科煉化項目加快推進,要打造成粵西地區一個新的石化基地,建議將湛茂石化基地納入國家石化基地之一。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表示,東營正在著力打造高端石化基地,突出產業區的支撐帶動作用、綜保區的政策優勢以及港口的龍頭帶動作用,將“油城”轉型為新型石化基地。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