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全球限硫政策出臺以來,中國煉化企業開始積極布局生產低硫船用燃料油,與之相關的燃料油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政策及燃料油出口配額等政策備受業界關注。相關政策的實施推進將有利于提高中國保稅燃料油的市場競爭力,有效調動煉化企業生產低硫船燃的積極性,緩解國內煉化產能過剩壓力。盡管自2018年開始各行業相關部門便就相關政策進行申請并積極推進,但目前政策仍未落地。
據了解,在最新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 73)中,國際海事組織批準了MARPOL公約附件中關于制定船舶實施計劃的指導意見,以便2020年后順利實施0.50%的硫限制規定,這也被稱為2020“限硫令”。該計劃要求航運公司和船東為其管理的每艘船舶制定“限硫”計劃,以便在2020年1月1日達到硫排放不超過0.50%的規定。該實施計劃不是強制性的,主管部門和港口國可根據2020年后能否符合0.50%的硫限制要求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制定并計劃。
據金聯創燃料油分析師徐華麗介紹,在0.50%“限硫令”2020年實施之前,航運公司和船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以下潛在的問題:船舶處理不同類型燃料的技術能力,例如燃料泵適用于處理較高和較低黏度燃料的適用性,對適用于船舶鍋爐燃料的限制,特別是在大型船用鍋爐中使用餾分燃料;同類型燃料的相容性,例如當含有瀝青質的石蠟和芳香燃料混合在加注燃油或燃料油轉換中時;船上如果加注了不符合硫含量標準的燃料如何處理;機組人員準備工作,包括在燃料從殘余燃油切換到符合0.50%標準的燃油過程中進行轉換程序的操作培訓。
據金聯創了解,國內“中字號”煉油企業主要通過來料加工復出口模式將保稅燃料油出口供應到外貿船用市場,但是相對于一般貿易,來料加工復出口的體量非常小,不利于低硫燃料油的大規模生產。從目前“中字號”發布的2020年計劃生產量來看,在不實施燃料油一般貿易出口退稅的情況下,企業依舊可以通過來料加工模式基本完成出口量。
“隨著全球限硫時限的來臨,低硫燃料油市場將釋放巨大需求,中國的保稅船燃想要進入快速發展期,僅靠來料加工出口貿易方式顯然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徐華麗表示,市場有消息稱,燃料油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政策有望在10月份推出,但出口退稅或是有條件、有選擇地放開,“中字號”企業可能被優先考慮,惠及地煉的可能性較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