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貿易形勢改善等利好因素推動,國際油價近期大幅反彈,美油和布油紛紛刷新兩個月新高。
隨著12月初歐佩克年會臨近,油價的波動正在加劇,有關貿易形勢及和減產計劃的消息令人應接不暇。目前產油國依然沒有對是否調整減產計劃達成統一意見,如何保障油價穩定運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維穩油價至關重要
在今年7月舉行的歐佩克全體會議上,各成員國一致同意將現有減產令延期9個月至2020年3月31日,以支持能源價格穩定。然而四個月過去后,國際油價依然徘徊在當時的水平,全球經濟前景和供需關系的不確定性讓原油期貨走勢變得如履薄冰。
從近期部分歐佩克產油國代表的表態分析,目前各方在尋求進一步深化減產上未達成統一,更有可能會堅持現存石油產出目標、并鼓勵產油國加大對現存減產協議的執行力度。歐佩克當前預計明年上半年油價將低于大多數成員國平衡預算所需的油價水平,油價壓力主要來自于非歐佩克國家產量增加和全球需求放緩。
作為全球三大產油國之一,俄羅斯已連續三個月突破歐佩克減產協議配額,并在減產問題上態度模糊。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20日表示,沒有必要提高原油市場的供應,俄羅斯與歐佩克在某些領域有一定的分歧,但共同任務是讓原油市場保持平衡。而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則拒絕透露在歐佩克年會上的立場,他上周在專欄文章中稱,俄羅斯希望在5年內將原油出口增加40萬桶/日至50萬桶/日,推動該國的原油出口達到560萬桶/日,年原油出口總量增加至2.8億噸。
作為目前歐佩克的主導者,沙特對于維護油價的態度是最堅定的,始終超額完成減產任務。由于推進繼續減產遇到了明顯阻力,不少產油國面臨巨大財政壓力,因此更現實的做法就是呼吁各方履行減產責任,目前沙特正敦促尼日利亞等產油國履行生產配額,希望使歐佩克整體產量再下降50萬桶/日,以緩解供需壓力。
對于沙特而言,油價是否穩定將影響沙特國家石油公司阿美能否順利上市。沙特阿美IPO被寄予了沙特經濟改革的責任和希望,受到油價低迷的影響,近年來沙特財政赤字明顯惡化,為此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提出了“2030愿景”計劃,希望通過發展多元經濟,逐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沙特阿美計劃在12月5日公布其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定價,也就是歐佩克年會召開的同一天。受到地區安全形勢、能源供需關系、氣候變化問題等利空因素影響,阿美的估值在1.6-1.7萬億美元,較薩勒曼此前減產的2萬億美元目標差距不小。好消息是,自17日啟動公開招股以來不到五天,機構投資者的認購額已接近可供認購部分,加之國內散戶積極入市,阿美在Tadawul證券交易所如期掛牌上市已無懸念。
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研究員艾克努姆(Andreas Economou)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OPEC+的機制相當成功,雖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迄今為止很好地管理了市場預期,兩國在油價的立場上是比較一致的,這對于穩定市場至關重要。
不過艾克努姆認為,供需關系依然是主導未來油價的最關鍵因素,如今原油供應來源日益多元化以及需求趨弱成為潛在隱患。如果全球貿易形勢無法持續改善,經濟下行壓力將引發市場新一輪的動蕩。
多空交織油價后市不穩
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因此支持油價持續上行的基本面預期并不穩固,多空勢力的博弈將反映在未來油價的震蕩走勢中。
地緣政治因素依然值得關注,雖然9月沙特阿美位于布蓋格(Abqaiq)以及胡賴斯(Khurais)油田的石油加工設施遭無人機襲擊后,沙特與也門實現了暫時停火,但地區形勢依然暗流涌動,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及伊核問題復雜化令霍爾木茲海峽的航道安全依然充滿變數,同時近期伊朗、伊拉克等國國內形勢有所升溫,若該地區關系進一步惡化,或令原油供應出現下滑,從而提振油價多頭押注。
另一方面,美國原油產量增速明顯放緩,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未來一年,美國石油產量將增加38萬桶/天,而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美國石油產量將增加103萬桶/天。油價低迷打壓了不少上游生產商的投資熱情,多家頂級頁巖油公司高管表示,由于股東要求不要追逐無利可圖的產量增加,他們都已經下調了產量目標。IHS Markit預計2020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增速可能只有40萬桶/日,遠遠低于此前市場已經大幅下調的80萬桶/日。根據機構Cowen對14家頁巖氣生產商的調研,預計2020年整體支出將比今年減少約17%,有11家公司計劃明年削減開支。
利空因素同樣不少,非歐佩克產油國產能增速穩步提升,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20年非歐佩克原油新增產能將達到230萬桶/日,巴西、挪威北海等地的油田正在逐步影響全球能源供應版圖,不久之后歐佩克占全球原油產量份額可能自1991年來首次降至30%以下。
最大的潛在風險來自于經濟復蘇緩慢,上月國際貨幣經濟組織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創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這對需求增速造成威脅。歐佩克11月初更新發布年度《世界石油展望》并調整了對全球中長期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稱市場形勢嚴峻,預測到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至1.039億桶/日,到2040年石油需求將增長1200萬桶/日至1.106億桶/日,均低于此前的預測。新能源也將一定程度上對該組織帶來影響,尤其是電動汽車的普及。
對于后市,不少機構態度謹慎,花旗集團紐約商品研究主管莫斯(Ed Morse)表示,油價走勢取決于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和供需面的變動趨勢。而明年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已經成為了共識,歐佩克面臨深度減產的壓力。他認為歐佩克可能需要在現有120萬桶/日的基礎上進一步減產50萬桶/日才能維持油價平穩運行。
摩根士丹利全球能源策略師拉茨(Martijn Rats)也認為在現有環境下,歐佩克延長減產期限無助于穩定市場,要么OPEC加大減產力度,否則油價將下跌30%至45美元/桶,迫使美國頁巖油或其他產油國生產放緩以平衡市場。法國巴黎銀行則預測若延期減產令,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桶。
對于中期目標,惠譽和EIA均預計明年國際油價的平均價格將低于今年。世界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大宗商品市場展望》中預計2020年國際油價將下滑至58美元/桶,較4月預期大幅下修7美元并稱2018年開始的能源價格下行趨勢將持續。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