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原油價格暴跌時,不少人拿油跟礦泉水比價,還在說桶比油貴的話題,可如今,負油價一夜來臨,進入“倒貼錢”的時代。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WTI原油期貨5月結算價收于每桶-37.63美元,首次跌為負數,下跌55.90美元,暴跌305.97%。這是自石油期貨從1983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開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負值區間。
這意味著,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超過石油本身的價值,原油期貨的賣方還需要向買方支付費用。
當然,這只是期貨,并不是現貨價格,負油價并不意味著大家現在去加油能免費。
負油價時代一夜來臨,讓很多人又一次見證了歷史。
為何會出現負油價的極端走勢?隆眾資訊副總經理閆建濤解讀認為,當前影響油價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生產成本,而是庫存,特別是在內陸產油區。疫情引發了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原油很難外輸或儲存。純粹為了經濟性而關井停產是有風險的,所以要接著生產。如果儲罐庫容不夠或者存儲成本過高,生產商寧愿接受負油價,不得不賠錢讓買家拉走。
為何5月美國原油周一如此暴跌?業界分析,在5月合約到期前有一系列消息沖擊了市場,包括國際能源署(IEA)上周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會較去年減少930萬桶/日,4月的需求將同比減少2900萬桶/日,降至1995年以來低谷。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又公布,上上周美國原油庫存環比增加1900多萬桶,連續兩周創紀錄增長且連續12周增加。
“這些數字意味著,貿易商很快就沒有足夠空間來儲存原油了。”閆建濤分析,對交易商來說,如果不平掉5月的多頭合約,意味著將收到石油現貨,而且只有幾天時間告訴賣方如何收貨。可這時已經不可能去找到儲油空間。5月合約對純虛擬交易的交易商來說已經成了燙手山芋。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美國原油期貨實貨交割地庫欣的儲油罐的儲存量目前已達到69%,高于四周前的49%,原油庫容很可能在3周內填滿,一旦填滿,WTI原油期貨合約進行實物交割將更加困難。
有分析認為,這就和資本家倒掉牛奶是同一個邏輯,屬于短時間內的物資擠兌。全世界的原油儲存基地,現在幾乎全已經灌滿了;全世界所有的超級油輪,幾乎都滿載石油停在海上。以至于按照價格計算,假如一桶原油價格可能就5美元,但找地方儲存幾個月,可能就要50美元。負油價的意義,就是將真的石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起來,成本已超過了石油本身價值。
在全球多個石油指數中,與美油期貨5月合約期貨一起進入“負油價時代”的,還有加拿大WCS(西部精選原油),當地4月20日早上9時,加拿大WCS價格跌到了-0.64美元,相當于賣一桶石油還要倒貼4.5元人民幣。
“全球供需失衡的問題已經開始真正反映到油價中。”Rystad Energy的石油市場主管Bjornar Tonhaugen評論稱,相比需求,產油還未受破壞,儲存量與日俱增。
從供需方面看,目前由于疫情蔓延,數十億人待在家里,造成全球石油供應過剩。盡管前一段時間,世界主要產油國已達成歷史性的減產協議,每日減產970萬桶。但當時就有分析師認為,減產規模并不足以抵消疫情導致的需求萎縮,而且減產要到5月才開始實施。
國內成品油調價或將繼續擱淺
美油期貨價格的暴跌,是否會波及零售現價?閆建濤分析認為,6月原油期貨價格其實更能反映出終端零售價格,從目前情況看,這一價格仍在每桶20美元上方,因此此次突然出現的“負油價”,并不會影響到終端價格。
就國內成品油價來說,盡管美國原油WTI暴跌且跌至負數,將此輪計價周期內國際原油變化率的負值拉寬,中宇資訊表示,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此輪成品油零售價格仍會受到地板價保護機制的影響,當國際原油均價低于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調價繼續擱淺。
截至4月21日,本輪第4個工作日,中宇資訊測算原油變化率為-35.91%,中宇原油估價14.508美元/桶,較基準價跌8.13美元/桶,暫預計4月28日24時成品油零售限價對應下調700元/噸,但由于原油水平低于40美元/桶,調價窗口暫不開啟。
不過,由于成品油下調幅度的拉寬,未調部分將繼續按照《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征收管理辦法》納入風險準備金征收標準,成品油的生產以及加工進口企業的整體生產以及賦稅成本增加。
閆建濤也認為,“負油價”這一新概念的出現,也需要成品國內油定價機制有所應對。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