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風折草戰壕塌,月冷黃昏血染沙”。用這樣的詩句形容3月以來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的世界形勢毫不為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暴發,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巨震,美國股市10天內四次熔斷,全球超過10個國家的股市發生熔斷。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WTI原油期貨價格迫接近每桶20美元,能源安全和能源危機一觸即發。
石油行業誕生、發展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國際油價漲跌呈現周期性變化實屬正常。但是此次油價暴跌與歷史上以往下跌有三點不同:第一,此次油價暴跌是在多類世界性危機疊加過程中發生的。此次油價暴跌是在世界范圍內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能源危機等四大危機疊加暴發下發生的,已經不像歷次價格戰下的價格下跌那樣,只限于石油市場。其次,此次油價暴跌脫離了價格和需求之間的內在規律。此次油價暴跌前,受世界經濟低迷和能源轉型的影響,石油需求已經在萎縮,油價暴跌在價格已經下跌20%的基礎上繼續下行,引發市場一時出現恐慌式群體“踩踏”。再次,此輪油價暴跌與國際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新能源競爭力不斷提升等情景密切交織。近年來,部分國家已經通過稅收、禁令和法規限制和減少石油需求,新能源競爭力提高也替代了部分石油需求。
初步分析判斷,國際石油公司應對此次低油價可能會做:
一是大幅削減投資支出。埃克森美孚計劃在短期內削減投資,具體數額沒有最終確定;殼牌、BP、雪佛龍宣布今年削減20%的資本開支,道達爾的降幅逾16%;沙特阿美資本支出同比減少25%,馬拉松石油計劃削減支出30%。挪威能源咨詢公司預測,如果油價維持在30美元/桶的水平,2020年全球僅勘探與生產業務的資本支出就將減少1000億美元,如果情況延續到2021年,屆時會再減少1500億美元。
二是有計劃地減少非必要成本支出。疫情之下,BP、埃克森美孚、殼牌、埃尼、Equinor等公司先后要求大多數辦公室員工居家辦公。3月18日,哈里伯頓公司宣布其休斯敦總部員工實行60天強制性休假制度。
三是降低油氣產量。國際石油公司紛紛下調今年產量預估,減少油氣生產。
四是加大資產剝離力度。無論是配合前期并購的資產剝離,還是解決油價暴跌下的現金流短缺,國際石油公司都會加大資產剝離力度,回收現金。
五是開展短期暫時性應急活動。殼牌公司擬租用3艘超級油輪儲存大約600萬桶原油;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計劃使用蘇伊士型油輪將中東原油運輸至本國煉油廠。低油價下非傳統生產、經營行為創新性模式在不斷涌現。
鑒于此次油價暴跌的邏輯和國際石油公司的狀況,他們這次大概率不會做:
一是并購油氣資產。歷史上,國際大石油公司非常善于利用低油價情景,憑借資金實力,在低油價下買進那些抗風險能力差,但業績良好的公司和資產,待油價升高時獲得高額資本運營回報。但是,由于目前國際石油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偏緊、現金流欠缺、股東分紅壓力大,尤其是大量債務到期,憑借自身資產和資源實力,在資產并購市場上待價而沽的現象估計不會出現。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去年雪佛龍退出并購阿納達科的行為,現在被認為是并購市場最明智的一項決定。
二是低油價下難以繼續保持勘探支出。以往低油價下,國際石油公司通過保持和加大勘探活動力度、不斷獲取優質儲量的行為,目前正在被各方質疑。加之歐洲資本市場近期石油類股票被大量拋售,油氣行業目前面臨資金流入不足的困境,低油價下保持和加大上游勘探投入有極大難度。
三是不會繼續實施股票回購。目前有殼牌、雪佛龍、道達爾三個公司宣布今年將暫停股票回購計劃。此外,受疫情蔓延和油價低位運行的影響,石油公司長期穩定增長的股息政策恐怕難以為繼,應對氣候變化、實施能源轉型的義務承諾也可能會大打折扣。
國內石油公司應該辯證地認識和把握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國際油氣市場和國內經濟走勢,充分借鑒國際同行的做法,結合中國實際和企業實情,加強形勢預判,保持戰略定力,通過各種提質增效工作,克服困難和挑戰,堅決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工程經濟研究所所長)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