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是2020年影響全球油氣市場運行的重大黑天鵝事件。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油氣進口國以及當前經濟增長動能不足、油氣需求趨緩大形勢下,全球油氣需求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目前中國的原油需求已經突破6億噸,70%以上的原油消費來自世界各地數十個國家;天然氣需求突破3000億立方米,40%以上依賴中東、亞太、俄羅斯等國際市場。中國與世界主要油氣資源國已經形成利益共同體。一旦中國經濟運行及油氣市場出現了波動,全球油氣市場自然也會受到“牽連”。過去我們在討論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關系時常用蝴蝶效應予以描述,當下的油氣形勢也是如此,可以說是“中國感冒,世界油氣市場打噴嚏”的時代已經來臨。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之后,全球油氣價格大幅下跌就是一個例子。
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進行系統評估之后已將其定性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官方雖不建議對中國實施貿易與旅游限制,但疫情爆發之后國際社會的反應力度比較大。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將近一百三十個國家對來自中國的公民以及有中國旅居史的相關外國人員實行禁止入境或隔離政策,一些國家對有關進出口貿易的船運、空運業務也給予極大限制。國際經濟貿易是一個嚴密的體系,一個環節出問題,影響往往具有全局性。毫無疑問國際社會采取的這些舉措會產生連鎖反應,將從多個方面對中國與全球油氣進出口貿易業務的正常產生遲滯影響。
從國內需求方面看,為有效應對和防控疫情,中國國內普遍延長春節假期,工廠開工延遲,工商業服務需求顯著下降。同時各大城市普遍執行大面積交通管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成品油需求顯著降低。在此形勢下一些之前簽訂的油氣貿易合同能否順利執行都成了問題。可以說無論是國際層面的供應環節還是國內需求環節都存在短期不支持油氣貿易體系穩定運行的條件。
疫情爆發之后,國內煉廠開工率下降,原油需求不得已采取了急剎車。疫情對天然氣需求的影響路徑與原油有些類似。當前正處于冬季,北方的供暖用氣需求有其剛性。但工廠開工延遲以及工商業服務需求銳減大幅度影響天然氣需求,特別是工業和發電用氣下降力度會比較大。交通用氣雖然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但是疫情期間的交通管制以及對重卡、船運的運輸限制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用氣量。綜合考慮上述主要用氣領域用氣特點,2020年第一季度,天然氣需求“旺季不旺”幾成定局。
但是要看到疫情對油氣需求的抑制是暫時的,原油天然氣需求一定會在疫情警報解除之后再次爆發,需求補償性增長、報復性反彈都有可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原油需求方面的增長主要受煉油產能增長拉動。目前國內煉油產雖達到8.3億噸且出現過剩,但依據目前的發展態勢業內人士認為今后國內煉化產能仍將增長至9億噸,這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隨著國內大型石化基地的建設以及民營煉油企業的崛起,原油需求一定會處于快速增長期。至于產能過剩以及新增產能帶來的過剩加劇,將有效通過成品油出口予以調節。天然氣需求情形比較類似,具有強力增長機制。目前我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僅為8%,與全球平均水平24%尚有較大的差距,天然氣需求在國內的增長潛力長期存在,能源革命戰略對此有明確界定和規劃。近期看,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力度不減的形勢下,以煤改氣為重要載體的能源結構調整將在2020年繼續穩定大力度推進。因此疫情期間雖然天然氣需求強度在下降,但疫情被控制之后天然氣需求同樣迎來新一輪增長,這個增長期很有可能在夏秋時節。如此一來,天然氣需求在2020年可能同時兼具“旺季不旺”與“淡季不淡”的特點。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繼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是前提條件,不能因為疫情防控而忽視經濟增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增長已成為現階段經濟工作重要抓手。從近期國務院、發改委宏觀調控政策方面釋放的信號看,鼓勵非疫區盡早復工已成重要政策目標。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進行扶持,盡可能降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經濟增速應該有保障。
從國際方面看,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本就不足,急需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密切合作。若因疫情導致國家之間的相互封閉勢必影響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國經濟正處于上升期,經濟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二,是事實上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疫情爆發后不少國家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雖然“談虎色變”,不惜采取較為極端的封關措施予以應對,但封關不僅會影響到中國,同樣會影響其自身,這是一把雙刃劍。全球油氣市場正在進入“中國感冒,世界打噴嚏”的時代。當前中國正在舉全國之力抗擊新型病毒肺炎疫情并取得重要進展,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抗擊疫情抱有信心和期待。
結合經濟形勢最新變化及行業發展現狀判斷,我國油氣貿易在新冠肺炎疫情警報解除之后將逐漸恢復,若政策扶持力度大,不排除出現爆發式增長的可能。疫情對油氣供需的沖擊改變的是局部時段的節奏,不改變油氣需求增長的大趨勢。在此形勢下,中國與世界的油氣貿易將很快恢復,特別是中國與美國的天然氣貿易將取得破冰式突破。更值得期待的是,不排除疫情結束后油氣價格的低位引發的油氣進口貿易爆發式增長的可能。
(作者系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調研室主任羅佐縣)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