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品價格有所回落,能源危機帶來的能源品溢價逐步消退,同時OPEC+產量穩定恢復以及伊朗潛在的供給增量令油價承壓,但原油需求超預期增長令油市基本維持緊平衡,整體上,當前油價上漲動力減弱但也不具備大跌基礎。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貨幣政策邊際收緊
去年二季度以來,在疫情形勢好轉、全球貨幣政策維持寬松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持續復蘇,推動了原油消費的增長以及油價的上漲。但今年二季度以來,全球主要經濟體復蘇步伐顯著放緩,多國制造業PMI連續出現回落,全球經濟復蘇在下半年逐步放緩。
從貨幣層面看,近期美聯儲官員進一步釋放11月可能縮減購債規模以及明年年中前后退出貨幣寬松、明年年底將加息的信號,全球貨幣層面整體趨向收緊。今年4月以來,全球M2同比增幅出現持續回落,10月出現回升,但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全球流動性預期將進一步收縮。由于全球貨幣供應量與油價之間有著較強的正相關性,因此,在流動性預期收縮的背景下,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的流動性溢價將逐步消失。
原油供給繼續恢復,伊朗核談將重啟
OPEC+維持穩定增產。OPEC+在7月制定了新的產量政策協議后,9月的會議宣布維持該計劃不變,即8—12個月OPEC+產油國將以總計40萬桶/日的速度穩定增產,合計增產200萬桶/日。全球能源品供應緊缺引發了石油替代需求的增長,為緩解能源供應問題,多國呼吁OPEC加快增產步伐以滿足市場新增需求。但我們認為,當前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品供應緊缺局面有所緩解,同時原油市場自身矛盾并不突出,因此,在年底前產油國做出產量調整的可能性較小,預計維持此前恢復產量計劃的概率較大。
伊朗核談將重啟。今年上半年,美國和伊朗就核問題進行了多輪談判,但最終仍未達成一致協議。伊朗強硬派總統萊希上臺后,也給美伊談判增加了難度。但10月底,伊朗核問題談判出現進展,伊朗在與歐盟方面磋商后宣布在11月底前重啟談判。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敦促伊朗恢復遵守2015年達成的核協議,以“避免危險的升級”。去年年底美國總統拜登上臺后,由于對伊朗問題態度的方式改變,伊朗原油產量及出口量有所恢復。今年二季度以來,伊朗原油產量基本維持在250萬桶/日,較該國產量峰值水平仍有130萬桶/日的缺口。一旦伊朗與西方國家在核問題談判上取得突破,伊朗原油供給將進一步釋放。
美國頁巖油維持緩慢復蘇。今年以來,美國頁巖油行業整體呈現復蘇態勢。從上游投資活動來看,美國活躍石油鉆機數持續增長,截至10月底,美國活躍石油鉆機數增至444座,為去年5月以來新高,但從歷史數據來看,仍然處在歷史低位區間。美國7大頁巖油產區鉆井與完井活動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呈現恢復狀態,但鉆井及完井總數同樣處在歷史低位區間。庫存井啟用及單井產量的提高支撐了當前的頁巖油產量,截至9月底,美國7大頁巖油產區庫存井降至5385座,較去年8月的峰值下降了40%。由于頁巖油井衰減速度較快,2年內基本失去經濟價值,因此,僅僅依靠庫存井的啟用難以顯著推升頁巖油產量增長。同時我們也看到,美國頁巖油產區單井產量也出現明顯拐頭,在去年年底達到峰值水平后今年整體呈下降趨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頁巖油產量的增長。
整體來看,由于美國頁巖油企業經營策略的轉變以及現金流的制約,頁巖油上游的勘探投資活動支出仍然有限,庫存井的啟用對頁巖油產出的貢獻也相對有限。今年以來,美國原油產量基本維持在1100萬桶/日,根據Rystad Energy的預計,在2023年年底之前,美國原油產量都不會超過2019年1290萬桶/日的產量峰值。
全球能源品供應偏緊,石油替代需求增強
全球能源危機激發了潛在的石油替代需求。今年以來,由于能源品供應不足,煤炭、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品價格大幅上漲。過去1年,歐洲天然氣價格漲了近10倍,亞洲天然價格也漲了近6倍,但相對于天然氣、煤炭來說,石油價格漲幅相對較小,這激發了石油對于其他能源品的替代需求,這其中,主要表現在石油對天然氣的替代上。從歷史數據來看,石油對天然氣的替代主要發生在交通領域(LNG汽車的燃料轉換、LNG油輪的燃料轉換)和電力行業,此外,還有煉廠燃料的替代。
當前,交通領域能源供應尚未出現明顯缺口,而電力供應因能源問題出現了嚴重不足的局面,因此,本輪能源危機下,石油對天然氣的替代會更多地發生在電力領域。根據高盛的統計,目前,全球石油發電能力所能消耗的石油總量約為2062萬桶/日,而當前在運行石油發電產能所消耗的石油量為296萬桶/日,產能利用率僅為15%,主要分布在中東、亞洲等地區,以往冬季發電產能所消耗的石油量為407萬桶/日,過去5年月度最高值為665萬桶/日。
一些電廠具有天然氣和石油的雙燃料能力,在電廠原料替換的理論價格條件觸發后,要進行原料切換仍有明顯的制約因素,即電廠還要考慮是否能較快且便利地獲得替代原料、存儲及運輸是否受限以及環保規則的限制。因此,油-氣燃料的切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即便在理論上存在油-氣替換的可能性,但實際操作中可能受限。目前,全球在運行的石油發電產能耗油量不到300萬桶/日,IEA、高盛、摩根等機構普遍預計今冬油-氣替換需求增量在50萬桶/日。
美國煉廠檢修量低于往年同期。在天然氣、煤炭價格高企下,石油替代需求也有所增長,在此背景下,美國煉廠生產積極性提高,煉廠檢修量整體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當前美國原油及石油產品表觀消費量均處在歷史同期高位區間,同時庫存處于歷史同期低位,整體表現為季節性消費好于往年同期水平。另外,10月中上旬,美國汽柴油裂解價差持續走高,尤其是柴油裂解利潤在持續走高,因油-氣替代將衍生出更多的柴油需求,但10月底有所回落。目前來看,能源危機改變了美國石油的季節性消費狀況,預計在天然氣、煤炭等能源品供應仍然緊張的背景下,美國石油消費仍將會受到提振,尤其是今年若出現冷冬,將進一步提振美國的取暖油需求。
中國原油進口配額收緊,煉廠加工需求受抑制。今年以來,在“雙碳”背景下,國內原油進口配額的管理明顯收緊,截至10月底,國內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累計達到18914萬噸,較2020年小增459萬噸,增幅2.5%。由于部分企業配額被削減,因此,全年進口配額低于年初預計發放的量。
另外,今年1—9月,國內原油進口量達到3.87億噸,同比下降了7%,這在過去20多年里是很罕見的。從終端消費來看,2021年1—9月,國內汽油、柴油、煤油表觀消費量比2020年同期分別增長22%、下降5.66%、增長18%,由于煤油消費同比基數偏低,數據存在一定偏差。而比2019年同期的數據來看,汽油、柴油、煤油表觀消費量分別為增長9.6%、下降6.5%、下降3.5%。從年度數據來看,國內成品油消費已經連續3年下降,初步判定國內成品油消費已經見頂。從煉廠端來看,近期中國煉廠CDU檢修量有所回升,整體仍處在歷史低位區間,但從季節性角度來看,未來上升空間有限,原油進口持續收緊將抑制煉廠原油加工需求。
后市展望
全球經濟復蘇見頂預期逐漸增強,經濟增速的回落將抑制消費,而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向,全球貨幣層面也將趨向收緊,并繼續推升美元,打壓商品。近期包括天然氣、煤炭等在內的能源品價格出現顯著回落,能源供應緊缺邏輯對油價的進一步支撐減弱。從原油供應端來看,OPEC+在協議下穩定增產,美國頁巖油增量相對有限,而伊朗供給的恢復成為下半年供應端主要的變數,伊朗核問題談判決定伊朗供給恢復的節奏,從原油需求端來看,其他能源品價格上漲令石油替代需求增強,加之冷冬的預期進一步提振石油消費。整體上,在石油潛在的替代需求增長以及供應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原油供需平衡表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會好于預期,尤其是今年四季度會延續此前的去庫邏輯。
從價格走勢上看,全球能源供應擔憂在能源品價格走勢中已大部分兌現,能源品價格進一步上行驅動邊際減弱,OPEC+維持此前增加計劃概率大,但伊朗核談判重啟加劇了原油供應的擔憂,令近期盤面走勢承壓。但在需求超預期增長下,年底前原油市場仍然保持緊平衡,油價整體預計會維持在相對高位。(作者單位:方正中期期貨)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