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人人精品_91p在线观看_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_欧美黄 片免费观看_日韩中文字幕_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全國

新中國首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李聚奎上將

   2005-09-02 石化石化

2890

核心提示: 作者: 赤男 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湖南漣源縣,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他曾擔任排長、大隊長、團長和師長,是彭德
      作者: 赤男
      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湖南漣源縣,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他曾擔任排長、大隊長、團長和師長,是彭德懷麾下的一員愛將。紅軍長征前,李到紅一軍團擔任紅一師師長??谷諔馉帟r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旅參謀長、抗日先遣縱隊司令員和太岳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參謀長、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任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兼政委之職。 毛澤東放眼全國:要進行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周恩來親自點將,剛擔任解放軍后勤學院院長不久的李聚奎走馬上任石油工業部部長。
     回頭縱覽歷史,西方是在工業革命時期開始對能源問題有了新的認識。近些年來的幾場海灣戰爭,美國的霸權主義讓人類更加認識到石油資源的重要性。但石油對中國人而言,認識則要晚得多。 在歷史記載中,舊中國石油資源幾乎靠進口,這就是中國“洋油”的來歷。在上個世紀之初,陜北的延長縣來了一批外國人,他們從中國人祖墳的縫隙中打下第一口艱難出油的油井,結果中國便落了一個“貧油”的名聲。 中國有石油,新中國建設需要石油,中國需要有人來干石油! 建國之初,當毛澤東把目光投射到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時,便意味深長地對眾人說:要進行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
     中國石油工業幾乎從零開始。當時,國民黨政府從大陸潰退,留下一批石油、地質和化學方面的專家,他們都集中在燃料工業部,并以一個石油管理局領導全國的石油工業。1953年,在一大批有識之士的建議下,成立中國石油工業部的工作開始籌備。中央決定:由地質部、燃料工業部和中國科學院分擔這項工作。與此同時,首任中國石油工業部的掌帥人也開始選拔…… 李聚奎將軍生前回憶,他到石油工業部任部長,是時任解放軍總干部部副部長的徐立清將軍征求他的意見并通知他這一消息。 “我1926年當兵,一直沒有離開過部隊,當總干部部的徐立清通知我擔任石油工業部長時,我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 李聚奎確實無準備。當時,朝鮮戰爭剛剛結束,毛澤東從朝鮮戰爭中看到,現代化的戰爭必須有現代化的后勤。于是,他提出創辦軍隊三大院校之一的后勤學院,培養軍隊后勤專門人才。 辦一所好學院得選一個好校長。在全軍范圍內的選拔中,剛剛完成朝鮮戰爭后勤保障的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李聚奎,于1952年6月被任命為后勤學院院長。 學院成立后的培訓工作很有成績,突然改任,李聚奎始料不及。 “到地方去工作,這個消息太突然。”李聚奎后來回憶說,“到一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非常重要、專業性很強的部門去工作,我真有點發怵。” 但是,徐立清的一句話讓他只有服從:“這可是總理親自點的將?。?rdquo; 李聚奎雖有點“發怵”,但他沒有多說,脫掉軍裝到了地方。 李聚奎也的確能服從大局。他一生能上能下,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從來不打折扣。
      解放戰爭初期,我軍進入東北,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根據地,沒有后勤。這時,領導讓搞軍事的李聚奎去完成這一艱巨任務。他二話未說,便接手這項工作,經過艱苦努力,完成了我軍后勤由過去取之于敵到建立穩固后方的轉變,保證了大兵團、大規模、大戰役作戰的勝利。 抗美援朝期間,面對現代化戰爭后勤的需要,身處保障前線的李聚奎經受了更為復雜、艱苦的考驗。當時,我軍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李聚奎按照彭德懷司令員的指示,依靠各級黨組織順利完成了大規模的物資籌集,建立了打不爛、炸不垮的“鋼鐵運輸線”。他命令在沿途設置了大量的兵站、醫院和物資轉運點等,以高超的領導能力和戰爭指揮藝術,完成了我軍第一場現代化戰爭和第一次出國作戰的后勤保障任務。 當年負責落實這件事的徐立清將軍透露:總理曾說,我國的石油工業基礎薄弱,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又都需要大量的石油。要盡快地把石油工業搞上去,就要選一個部隊的同志來做這件事,把我們軍隊的一些傳統作風帶過去,像指揮打仗那樣去指揮石油工業才行!據此,軍委向總理推薦了3個人,這3個人都是總理熟悉的人,其中就有擔任解放軍后勤學院院長的李聚奎。 徐立清在通知李聚奎時,談了具體的決策過程:“名單送到總理那里,他考慮再三,圈定了您。您去當中國石油工業部的第一任部長。軍委領導同志也都贊同周總理的決定,這個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事情就這么定下來了,李聚奎必須服從。
      1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成立石油工業部的決議,任命李聚奎為石油工業部首任部長。 周恩來面授機宜,李聚奎重當小學生??死斠莱蔀槭兹问凸I部長的“第一桶金” 1955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的第一塊牌子在北京六鋪炕的一座六層大樓門前掛了起來,新中國自己的石油工業部正式成立。而在此之前,作為首任部長的李聚奎,早已走馬上任了。
      多少年后 ,當李聚奎將軍同他的秘書們談起石油工業部的創業情形時,仍不無感慨: “我去的時候,(石油工業部)正忙著組班子,掛牌子。以原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局的幾十個人為班底,大夏天擠在幾間房子里辦公,沒有人講價錢、談條件,從一般干部到部領導,個個朝氣蓬勃,廢寢忘食,一心想早點把中國石油搞上去!” 到崗沒幾天,李聚奎讓秘書找來部長助理徐今強,給他倒了一杯水,交待了一項任務: “你當我老師好不好?”怕對方不明白,李聚奎說,“你把我就當小學生一樣,從石油工業所需的知識ABC教起!” 徐今強給李部長制定了一個為期兩個月、每天兩小時的課程安排。李聚奎到石油工業部每天兩小時學習、兩小時處理文電、兩小時找專家談話、兩小時辦理其他業務的工作日程就這樣開始了…… 當部長從小學生做起、從ABC學起,是李聚奎的作風,也是周恩來的指示。 人代會剛任命李聚奎當部長不久,周恩來就找他談話: “聚奎啊,第一個五年計劃快完了,我不向你要石油了。”總理與他在戰爭年代就熟悉,開門見山地說,“第二個五年計劃你可要拿出油來啊!” 李聚奎忐忑不安地說:“搞石油我是外行,好多事情都不懂,我怕干不好??!” 周恩來馬上說:“沒關系嘛。不懂就學,邊干邊學,什么事情都不是天生就會的。”他把凳子拉到李聚奎面前說,“石油部有許多專家,你把他們組織起來干,一定能干好!” 這話給這位新上任的部長既交了任務,也教了方法,同時也給了李聚奎信心和力量。不過,周恩來讓李聚奎到石油工業部最終的目的不僅是學習,他有言在先:找軍隊同志來干這項工作就是要把軍隊的傳統帶過來,像指揮打仗一樣爭取快出石油。 李聚奎明白總理的愿望。石油工業部的牌子掛起來不久,他就帶著理論學習中的問題到西北和東北現場去了。
      建國之初,盡管中國的石油工業是在“貧油”的陰影下起步的,但一代一代的石油之子踏勘找油的工作并未停止。其中,在玉門、獨山子和撫順安排了大量技術人員和工人找油,并在茂名設置了頁巖煉油廠。李聚奎上任伊始就跑到基層,向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師傅請教,同時進行調查研究,熟悉情況,盡可能地給下面創造較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據一位在20世紀50年代見過“石油部的老李”的獨山子油田的技術人員回憶:我們在工棚里開會,來了一個穿大衣的老頭,就坐在后面聽。他乘坐的車放在很遠的山腳前,我們也不知他是誰。他聽大家分析情況,到食堂問大家能否吃得飽,還到井臺同大家一起干活……后來問他,他告訴我們是“石油部的老李”,沒一點架子,誰也沒想到是部長! 李聚奎在下面轉,上面分管石油工業的計委主任李富春和經委領導薄一波開會找人,每一次都是部長助理或副部長到會。李富春和薄一波一直納悶,但見到李聚奎在各地一份接一份向他們或石油工業部黨組遞交的報告后,才知道這位新部長的行蹤。 “聚奎呀,你可真是個忙人!好幾次找你開會,不是說你去了油田,就是到煉油廠,真是下功夫?。?rdquo; 李聚奎也樂。樂的另一層意思是通過學習、研究,他已把情況慢慢熟悉了…… 李聚奎到部里工作后,學一路、調研一路、思考一路。他了解到建國之初的石油工業情況正處于“兩難選擇”之中:一方面國家要勘探天然油,一方面不得不花費很大人力、物力去試制造價很高的人造油。特別是對勘探天然油信心不足。 這其中,對開采天然油信心不足有理論問題,也有實踐問題。他從綜合來的情況發現:1952年,全國原油產量只有43.5萬噸,且主要來自西北幾個規模小而老的油田。而要發現新油田,并探明儲量,不僅投入大、周期長,而且還沒把握。在這種情況下,兩種意見便出來了:一則主張把重點放在人造油發展上;一則總體認為我國地域遼闊,有許多地方都有生油條件,天然油的蘊藏量應當豐富。 面對兩種意見,李聚奎便發揮了軍人出身的優勢,他要從戰略上抓工作,要給中央當好參謀,確定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道路。 據李聚奎生前回憶:此事應當感謝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等眾多科學家,他們提出的“陸相生油理論”等精辟論述,逐漸把人們從“中國貧油論”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 專家們還補充了一個理由,這就是中國必須要有自己的天然油。
      當時,中國的煤炭雖然多,可以制造人造油,但是新中國建設要用煤炭的地方也很多。煤煉油要用優質煤,化工、煉鋼、煉焦炭也要優質煤。此時,僅冶金部、煤炭部和幾個重要部門的用煤還沒解決好,哪里有那么多的煤來提煉油呢?另外,煤的投資大,資源也有限度,人造油肯定不是根本途徑。 突破方向認定之后,李聚奎帶領部里司局長和專家飛往新疆。 為什么選定新疆,李聚奎后來回憶了其中原委:早在他上任前半年,中央召開了一次全國石油勘探會議,盡管當時發展人造油或天然油的問題還不明朗,但已決定在克拉瑪依試鉆,先打兩口井看看。他到部里后,幾次下基層,都感到對克拉瑪依的爭論激烈。 一方,是一部分專家,包括蘇聯援華專家安德烈克夫在內的人認為:克拉瑪依有油,但只是一點殘油。理由是,在克拉瑪依地表堆積了幾座瀝青山,那么大的瀝青山,沒幾億噸油難以形成。既然有瀝青山,說明油跑光了,不值得、也不能以此認定有油去搞開發。 另一方,也是一些專家,包括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領導認為,在準噶爾盆地中央有大量多套生油巖系,瀝青山覆蓋起了封閉的作用,下面應當有藏量可觀的天然油,應下決心大規??碧健?“我帶大家到現場去,就像戰爭年代打仗前看地形,開諸葛亮會,待統一思想后再下決心!” 一行人到了新疆,又經過長途汽車的顛簸,到了那個漢譯為“瀝青山”的克拉瑪依。那陣兒,天正下著大雪。白天,李聚奎帶著大家踏著沒膝的大雪摸情況;晚上,他就同大家一起擠在幾十人的大統鋪上,七嘴八舌地開“群英會”。 據李聚奎回憶:等到大家再回到烏魯木齊時,意見基本上取得了一致:要大規??碧剑?“光那些道道不行,得有證據證明!”李聚奎希望鉆井能說話。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瑪依一號井噴出了人們期盼已久的原油。 聽到這一消息,李聚奎夜不能寐。他馬上把這一好消息報告了中央。11月26日,新華社向世界播出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毛澤東聽到這一消息后,十分高興。他專門召見李聚奎給予鼓勵。也就是在這次召見時,李聚奎提出了將解放軍第十九軍五十七師改為石油師的建議。同時,他又找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賽福鼎,動員他抽調大量人力、財力支持克拉瑪依油田建設。另外,他還以石油工業部的名義下達了一年內打出40口油井的會戰任務。 1956年5月,李聚奎再一次來到了克拉瑪依。他生前回憶道: “離克拉瑪依還很遠,我就在吉普車上看見鱗次櫛比的井架和樓房。短短半年內,就在戈壁灘上創造了如此奇跡……” 1956年底,40口油井全部打出,石油產量由1955年的60萬噸一躍達到150萬噸。 當年9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支援克拉瑪依和柴達木油田》的社論,向世界宣告了“中國貧油論”的徹底結束。 無疑,克拉瑪依油田的建成,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第一桶金”。這一桶金,也是對李聚奎將軍能力和智慧的最好證明。 當然,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李聚奎將軍生前回憶,他在石油工業戰線上也不是“常勝將軍”,也有遺憾之事。 在開發克拉瑪依時,他在石油工業部接到石油勘探管理局的“喜訊”:四川儀隴(也就是朱老總的家鄉)發現了一個大石油構造,橫跨8個縣,1000多平萬公里。 “我當時喜出望外,去國務院開會時就告訴了陳云同志。不料陳云在會上就宣布:‘石油部在四川發現了一個大構造,了不起??!’” 喜悅中的熱望、領導的鼓勵,使李聚奎投入了激情,他當時很支持四川的開發。然而,事與愿違,四川的開發經過細致的探查和科學分析,那兒的石油都順著地下裂縫流失了。到1957年,雖然探明四川天然氣儲量達到6000多萬立方米,但畢竟沒拿到大油田。 “這件事對我教育很大……”李聚奎晚年對此仍不無遺憾。 然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李聚奎不僅對石油行業,而且對石油開發進入了一種癡迷的境界 。于是,他又把目光投向東北松遼盆地。 早在1956年,地質部經大量勘探,初步查明松遼盆地有石油構造。
    1957年3月,李聚奎決定向松遼盆地“開刀”了。 當時,他組織部機關有關部門,從西安地質調查處抽調地質調查師邱中建等7人組成116地質隊,趕赴松遼盆地進行勘探…… 同年秋天,李聚奎組織石油部黨組結合松遼勘探報告作出了一項重要決定:3年內查明松遼盆地有無開發價值的油田。與此同時,部里還組織了300余人的勘探隊伍進入黑龍江雙城縣。 又一次“大會戰”!隊伍出發之前,李聚奎親自進行了動員。預想到會有更大的收獲,他情緒激昂: “祝全體隊員艱苦奮斗,為人民、為祖國再立新功!” “李大哥”發火:辦不到的事我不能亂講。薄一波也沒說為什么調動。離開時與繼任者余秋里對桌“并任”部長 多少年后,許多人對突然變更石油工業部領導人,讓李聚奎重回軍隊難說其因,而李聚奎自己也說他事先沒準備。后來每每說起此事時,他從不多解釋,頂多一句話:我就是這么一個人! 中央正式決定調李聚奎回軍隊工作的時間,大約是1958年2月1日,而在這之前,李聚奎正在思考石油工業的“二五計劃”問題。中央通知并征求他意見時,他正在審議一大堆材料。決定來得很突然…… 筆者曾訪問了不少熟悉了解李聚奎的知情人,談起“上層”,大家都說李聚奎與毛澤東有很好的友情和交往。 李聚奎生前曾回憶說:1956年初,毛主席用一個半月的時間聽取工業、農業、運輸業、商業、財政等34個部門的工作匯報。在這次匯報中,石油工業部打第一炮。我在匯報石油工業的情況時,毛主席聽得很仔細,不斷提出問題,中午也不休息……聽了半天,毛主席總體感到滿意,并說:“你談的不錯嘛!” 應當說,毛澤東對周恩來選擇李聚奎到石油工業部,以及李聚奎在石油工業部所取得的成績是非常滿意的。 同時,李富春、薄一波對李聚奎也是非常支持的。特別是主管領導薄一波,過去在山西組織新軍時,李聚奎就是他的下級。他們一起對新軍進行軍政整訓,在太岳區與日偽進行了殊死斗爭,還一起多次歷險,在戰斗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而李富春在紅軍時期就是他的老領導。 總理點將,主席滿意,首長了解、支持,李聚奎本人又有如此顯著的工作成效,但為何中間發生了變更呢?要弄清其中原委,自然還得聯系當時的政治環境和氣候。
      李聚奎離開石油工業部的時間是1958年2月,熟知這一年代的人應當清楚,此時,“大躍進”的序曲已開始奏響。毛澤東在不同的場合一再批評“反冒進”。 知情人士向筆者透露了這樣一件值得回味的往事: 1957年末,隨著黨內“反右”斗爭的深入,石油工業部黨組也在不斷地反省自己的工作。一次,當談到第二年度的計劃時,李聚奎在黨組會議上作了結論:“根據國家給我們的投入和我們的工作安排及進度看,石油工業部的工作沒有右傾問題。” 李聚奎是這樣想,這樣說,也同樣是這樣做的。 到了安排第二年指標時,經委希望石油工業部將指標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20%。而與此同時,計委卻要石油工業部在1957年投資5.3億的基礎上減少。 一位計委副主任的理由很明確:“國家財力有限,要壓縮經費,其他部門砍不掉,不砍石油工業部砍誰的?” 明知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還要大幅度減少石油工業投入,石油工業部的同志意見很大,李聚奎也感到這樣不行。他找到計委主任李富春: “你們計委不要看我李聚奎老實就欺負老實人。我個人事小,石油工業上不去,拖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后腿可是大事!” 李富春很了解李聚奎,他也感到那位副主任說話不對,馬上答復: “我們研究研究,具體情況我不清楚。但有一條,實事求是,老實人不會吃虧!” 李富春的談話讓李聚奎很滿意。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這之后不久,國家經委又開會研究石油工業部1958年的生產指標。在會議上,就“1958年能不能搞到180萬噸”,薄一波征詢李聚奎的意見。 “那主要看能不能在撫順給我們增加300萬噸頁巖!” 李聚奎這樣說是符合實際的。1958年投資減少,勘探開發有限,石油工業部也有困難??紤]到挖潛,他們已經在當年的基礎上維持平衡了,如果再增加,又沒新油田,只能增加頁巖發展一點人造油,沒有別的辦法。 “頁巖的生產和分配計劃已經飽和了,給你們的頁巖一兩也不能增加了!” 李聚奎聽了這話,直脾氣也上來了:“今年國家給我們的投資僅大體維持在去年的水平上,明年還要減少到4個多億,人造油的資源不能增加,新的油田又難于開發,明年的計劃能維持今年150萬噸的水平還要作很大努力,增加到180萬噸是不可能的!” 會議結束后,李聚奎悶悶地走出會場。這時,后面傳來一位部長的聲音: “李大哥,大家都在躍進,他說180萬噸,你就說200萬噸嘛;他說200萬噸,你就說220萬噸,鼓足干勁嘛!” 這位部長平常與李聚奎很熟悉,對李聚奎很尊敬。但這話李聚奎不愛聽,他沒好氣地回答: “說了假話,到年底完不成怎么辦?那會挫傷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也沒法向上面交待,會影響國家計劃和全面安排的!”
     在李聚奎晚年,許多人談起他都深有感觸。他平常話少,辦事厚道,很有原則。說起戰爭年代,都說他打仗時打一仗是一仗,打仗下來總結了經驗,就讓部下吃好睡好再打下一仗,從不打滑頭仗,也不說過頭話。有人回憶起一件往事也說明了這一點:有一次,彭德懷為朝鮮戰爭的后勤保障問題讓李聚奎作出保證,他就只說了一句:那要看保證到什么程度。這句話別人說了彭德懷一定會發火,但對李聚奎卻沒發火。他知道李聚奎的為人,不打保票肯定有困難。 他的這個特點不僅彭德懷了解,薄一波也了解。它是優點,但在特殊的情況下,自然就有點“不合時宜”了。 那位與他熟悉的部長沒少給他出主意。他半真半假地說:“說了,辦不到還不好辦?到年底算賬時,寫個報告說由于這個原因那個原因沒有完成任務,不就行了!”他還特別說了一句:“現在大家都這樣,流行這個!” 李聚奎感到這話說得越來越不中聽,馬上一句話頂了回去: “這不是個辦法。辦不到的事我絕對不會亂講!” 他回到家里,一直感到這事不太對勁。他知道薄一波是非常實事求是的人,不是上面有壓力,一定不會追加任務。他感到在會上與領導頂起來沒道理,但轉念想想薄一波是自己的老上級,彼此都相互了解,也沒把此事放在心里…… 事實證明,薄一波在這件事上確實沒有為難李聚奎。 那是在此后不久的一次國務院召開的會議上,周恩來見到李聚奎,用商量的口氣問道: “聚奎同志,你那個石油部1958的計劃指標是不是太少了一點?還是加點勁,多搞一點吧!” 總理說起這情況,李聚奎一方面沒準備,另一方面也不好回答。此時,薄一波替他解了圍: “石油部資源、投資就那么多,市場、局面就那么寬。這兩年聚奎同志到石油工業部之后,原油從60萬噸上升到150萬噸,還搞出了一個克拉瑪依,工作做得不錯,他是很努力的!” 總理聽了這話沒再說什么。但李聚奎確實感到這再不是個指標問題,而是另外一種東西了。他知道總理和薄一波都是體恤下屬、愛護干部、最講實事求是的,連他們現在都反復強調指標問題,可見是那個“大躍進”給逼的。這也恐怕是李聚奎一直不愿提起離開石油工業部的原因。 1958年2月1日,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開幕前的一天晚上,薄一波給李聚奎打來電話: “聚奎啊,中央有個考慮,想調你回軍隊工作。后勤學院就不去了,到總后去當政委,讓余秋里到石油工業部工作,你們對調一下。你有什么意見?” 消息很突然,李聚奎放下改材料的紅筆,竟一下沒反應過來。薄一波也沒說什么原因要這樣調動。但李聚奎就是李聚奎,幾十年養成的習慣讓他回答這樣的問題不加思索:“我沒意見。在個人工作安排上,我從來都是聽組織的。” “如果沒意見,明天開會總理就要宣布。”薄一波在電話另一頭說,“有意見你就跟我說。” 第二天,周恩來一進懷仁堂的門就找到李聚奎,把他叫到一邊:“一波同志和你談了嗎?” “一波同志昨天晚上給我打了個電話,都說了。” “工作變動,到總后去,和余秋里同志對調一下,你有意見沒有?” “中央決定了的事,我沒意見。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上級怎么決定就怎么干!” 李聚奎表態很清楚,總理非常滿意。他點著頭說:“好啊,老同志嘛!有什么意見就找我。” 薄一波講有意見就找他,周恩來也說有意見就找他。李聚奎明白,上面怎么決定這件事的,至少周恩來和薄一波是清楚的,但兩人都沒說,其中肯定有難處。兩人都說有意見就找他本人,肯定是兩人都愿意交給他工作做。這是周恩來和薄一波對他的關懷和信任。既然兩個人都有難處,李聚奎也不想再多說。個中原委,他一直沒去打聽,直至晚年都沒去打聽……
      1958年2月11日,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對余秋里的任命,但李聚奎并沒有馬上回軍隊。按照余秋里的要求和總理的指示,李聚奎還要將余秋里帶一程。 于是,就出現了一個難得的場面:在部長辦公室里,一張辦公桌,李聚奎與余秋里兩人對座辦公。遇到開會,余秋里只管聽,他讓李聚奎主持拍板,他當學生。 看到兩個新老部長配合默契,一些從舊社會過來的專家深有感慨: “國民黨新老部長交接都是文字交接,見字不見人,只有共產黨的干部才這樣!” 1958年2月,鄧小平過問石油工業的工作,李聚奎帶著繼任部長余秋里去匯報。匯報人還是李聚奎。他如數家珍地匯報了上一年工作和當年的打算,談了兩天。鄧小平聽了很滿意,并在作出指示后不無感慨地說:“‘二五計劃’期間,東北地區能找出石油就最好!” 6個多月后,大慶油田高臺子油井出油。這一成果,向世人宣告了大慶油田的發現。 (感謝李聚奎生前秘書的支持和楊媛媛幫助錄校,特此鳴謝!)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說明  |  隱私政策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  工信部粵ICP備05102027號

粵公網安備 4404020200135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午夜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欧美一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日韩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区二区av在线 | 欧美在线观看免费观看视频 | 狠狠综合| 中文字幕黄色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黄色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 久久精品超碰 | 亚洲欧美激情视频 | 欧美视频二区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 | 88888888国产一区二区 | 北条麻妃99精品青青久久主播 | h小视频在线 | 一级片国产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片 | 欧美精品99 | 天天色天天色 |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av网站 | 黄色片网站 | 在线观看日韩av | 成人午夜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在线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黑白配亚洲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免费看一级电影 | 中文字幕av亚洲精品一部二部 | 欧美精品一区二 | 激情综合五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