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供需趨勢的持續變化和全球相關事件的深度影響,能源安全成為全國兩會熱門話題,不少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呼吁科學應對內外挑戰,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
2019年,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達到71%和約45%,油氣自給率進一步下降。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油價暴跌,給我國油氣市場供應端和需求端帶來雙重擠壓,能源安全形勢愈發嚴峻。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石化生產三部副主任翟京宋認為:“過低的油價,長期看會導致國內原油產能萎縮,削弱石油自給能力,不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全國政協委員、中海油服湛江分公司黨委副書記郝振山表示:“石油不僅是燃料,也是原料,更是戰略物資,石油行業必須承擔起能源安全主力軍的使命,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石油是國家的工業血液,牽一發而動全身。面對能源發展不確定因素增多的挑戰和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國石油工業應如何應對,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供應無虞?
立足國內,發力供應端,這是代表委員較為一致的想法。全國政協委員、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建議,構建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進一步掌握能源安全主動權。全國政協委員、華能集團原董事長曹培璽建議,推動國內能源供應品種的多元化,構建協調發展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大國內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寶增說,我國急需加大石油及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進而提高油氣能源的自給率。
油氣儲備能力落后于發達國家“達標線”,是我們提升能源安全系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短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提升能源儲備能力”,代表委員認為,應加快加速,確保“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薛光林建議,抓緊一切時間,將建設油氣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的設施納入“新基建”范疇,擴大我國油氣的儲備規模,提升我國在國際油氣市場的定價權和話語權,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全國人大代表、洛陽石化總經理江壽林建議,利用國家儲備、商業儲備、大型油輪、煉廠庫容等設施,通過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訂購現貨等方式,在相對較低的價格上擴大進口,提高進口原油的儲備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筑牢能源安全根基,創新是動力,技術是利器。現階段我國能源行業在一些關鍵技術、核心設備上仍落后于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集團總經理馬永生認為,這已成為影響產業鏈安全的瓶頸。他建議加強攻關力量歸口管理,加強統籌國家級試驗平臺建設,加強標準提升工作,加強政策支持,加快推進石油石化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
曹培璽建議,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加強能源科技資源整合,克服資源分散、重復低效投入等痼疾,建立國家級大型能源實驗室體系,著力解決能源領域戰略性、基礎性、開創性科技問題;加大產學研用橫向聯合攻關力度和上中下游縱向聯合攻關力度,構建廣泛的技術創新合作模式,形成技術創新的生態圈,聯合破解制約我國能源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全國人大代表、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企業文化科科長鄭彩琴建議,推動聯合科技攻關,實現跨界技術融合,破解重大瓶頸技術問題。
鑄造完整強大的供應鏈,確保能源安全,是一個廣泛而深刻的議題,有些代表委員還從發展新能源、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本報記者王曉群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