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 助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2綠色金融國際峰會·滇池論壇12月23日在昆明舉辦。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GF60專家委員劉元春在論壇上表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也是發展綠色金融、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綠色制度改革的關鍵五年。后續,需要在碳技術和能源技術上展開更全面的國際性合作,促進能源結構以及能源碳排放系數等方面完成革命性的提升。”
從未來五年的經濟局面來看,劉元春預測稱:“未來五年是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提升的五年,在全球經濟低迷狀態下,中國經濟有可能實現逆勢上揚的格局性變化。”
劉元春還提到,據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研究表明,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從2022年的3.2%左右,回落至2.2%左右水平,降幅大約1個百分點。而反觀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望提升約2-2.5個百分點,這樣的增長幅度無疑十分“亮眼”。
對于實現未來經濟的良性持續提升,綠色轉型在其中的作用變得至關重要。劉元春表示:“未來五年之所以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就在于它是實現創新技術突破的關鍵五年,綠色轉型將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不斷夯實。”
其中,能源結構的轉變將是促進減排的重要手段。據悉,目前我國在減排技術和能耗技術上面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按照OECD測算數據,2021年中國能源產出率是美國的84%,中國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產生2150美元的經濟價值,而中國綠色全要素生產力增長對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仍不足30%。
對此,劉元春指出:“在未來五年,我們高度期待能耗技術、能源彈性系數,以及能源碳排放系數等領域完成革命性的提升。而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進行碳技術和能源技術的全面提升,這可能需要我們用更為開放的狀態,在碳技術和能源技術上展開國際性合作,同時展開深度技術服務和貿易合作。”
談及本次論壇的另一項重要話題——綠色金融,劉元春表示:“目前市場對于綠色金融的理解還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主要綠色產品通過確權、交易、技術改造等環節,最后產生綠色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轉型速度越快,將面臨成本分攤越高的情況。因此,綠色轉型過程中,需要在綠色產品與增長速度之間有所平衡。”
那么,如何實現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劉元春認為:“在該領域,實現制度創新、建立全面體系、完善激勵體系以及實行約束體系等環節,可能要先于‘技術創新’。”
“從目前相關行業的現狀來看,中國已經在碳排放、碳交易和碳金融領域發展得很好,尤其是這幾年以ESG作為核心概念,已經構建了可持續發展的治理體系,從而使得相關金融定價體系也逐步展現活力。”劉元春補充道。(大眾網 朱萍)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