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云普 通訊員劉慧)12月19日,在大慶油田榆樹林公司樹101二氧化碳非混相驅試驗區,員工們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數據核對、集輸系統巡檢等工作,確保注氣驅油平穩運行。該試驗區投產至今,已累計產油39.5萬噸。
大慶油田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扶楊三類油層水驅開發動用難問題,從理論研究、技術研發、現場試驗等方面開展一體化攻關,創新形成了精準高效、精益求精、精打細算“三精”開發模式,建成了國內最大的二氧化碳非混相驅現場試驗區,實現了難采儲量的有效開發。
精準高效,因地制宜尋求開發良方。扶楊三類油層屬于“磨刀石”般的“三低”油層,由于油藏條件限制,二氧化碳驅無法形成混相驅替。技術人員明晰以受效規律、遞減規律為代表的油藏認知模式,實施“水氣交替+分層調整+參數調整+措施引效”組合調控技術。他們優化調整方案,總結現場實踐經驗,全過程調整技術對策,擴大局部混相區域,驅油效果顯著提高。現場試驗表明,可比水驅提高采收率9個百分點。
精益求精,量身打造采油配套技術。據榆樹林公司地質工藝研究所副所長周洪亮介紹,近年來,他們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從籠統注氣到分層注入,從常規作業到帶壓作業,從源頭防腐到監防一體腐蝕監測,逐步探索出適用于榆樹林油田實際的二氧化碳驅油工程配套技術。在礦場集輸、注采優化等領域,他們積極創新實用技術,攻關儲備技術,逐步完善以“雙分雙注一環”為特征的采油地面工藝技術,其中,“羊角枝狀集油工藝”節省了大量地面投資。
精打細算,生產管理質量效益并重。大慶油田榆樹林公司強化關鍵節點,優化方案部署,精細注入,著力打造新的效益產量增長點。技術人員優化不同作業工藝的選用方法,形成高壓帶壓作業、中壓低固相壓井液配合常規作業、低壓清水壓井配合常規作業的作業序列,制定了相應的作業技術標準,累計現場實施618井次,節省作業成本752.7萬元。
樹101二氧化碳非混相驅試驗區是大慶油田首個CCUS示范工程,大慶油田將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變“碳”為寶,在提高采收率、實現生產效益同時,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中國石油報)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