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近日發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三十周年特別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的規模快速擴張,特別是“十一五”以來,主要類別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整體呈現逐年遞增趨勢。
“物資再生行業已經成為吸納城鄉就業人員的重要途徑,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環境保護貢獻了積極力量。”在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成立三十周年之際,該協會會長許軍祥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面對日益緊張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問題,我國對再生資源的需求會繼續保持增長,將為行業帶來更多商機和利潤空間。
再生資源行業規模持續擴大
《報告》稱,我國回收的再生資源主要有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輪胎、廢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及廢電池等多個品類。
《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再生資源年均回收量為23810.62萬噸,較“十一五”期間增加91.75%,“十三五”期間再生資源年均回收量達到31681.66萬噸,較“十二五”期間增加33.06%。回收價值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十二五”期間再生資源年均回收價值為6554.22億元,較“十一五”期間增加72.26%,“十三五”期間再生資源年均回收價值達到8248.68億元,較“十二五”期間增加25.85%。
許軍祥介紹道,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有9萬多家,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從業人員約1300萬人。近年來,行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建立起回收網絡,集回收、分揀、集散于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逐漸完善。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副會長高延莉強調,“互聯網+”回收模式已在我國物資再生行業廣泛應用。“我國再生資源行業早已開始‘互聯網+’回收模式的探索和實踐,隨著互聯網思維日益滲透,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不斷發展,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進行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產品以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布局,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高延莉說。
回收利用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但同時,許軍祥坦陳,物資再生行業要想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還面臨一些難題。
許軍祥分析,首先是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建設管理規范》要求,城區每2000戶設置1個回收站點,鄉鎮每2500戶設置一個回收站點。“現階段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主要分布在城市,覆蓋率較低、缺少配套分揀加工設備、運輸儲存不便等問題突出。”他說,農村地區、城鄉接合部回收網點不足的問題更加明顯。
其次,物資再生行業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行業集中度偏低。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80%以上為中小型企業,受技術、成本等多因素影響,企業普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粗放拆解、處置混亂、“二次污染”等現象屢見不鮮,同質化競爭嚴重,產品附加值不高,規范化水平較低。
此外,標準缺失阻礙行業規范有序發展。許軍祥說,我國物資再生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存在如標準覆蓋范圍不廣泛、管理程序不夠嚴格、制修訂不及時、技術水平偏低、內容交叉重疊或矛盾沖突等問題,全面完善的標準體系尚未形成。
但專家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未來國家對物資再生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將會不斷加大,回收利用體系會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斷提升,行業將朝著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許軍祥說。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于可利表示,該協會將針對行業發展共性問題,持續推進建立再生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構建綠色供應鏈等工作,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科技日報 操秀英)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