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能源署(IEA)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一份關于中國氫經濟的報告。
報告的中文版題為《氫的未來:抓住今天的機遇》,指出氫作為一種清潔的未來能源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商業發展機遇,中國、日本、美國和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紛紛出臺了許多氫發展政策和項目。
“現在是氫工業擴大技術規模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時期,這樣才能廣泛推廣氫氣,”報告說。
不過,該報告還指出,在前景樂觀的情況下,制氫行業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制氫成本高,基礎設施發展緩慢,化石能源產氫的碳排放以及缺乏相關法律法規。
國際能源署(IEA)呼吁采取行動擴大氫的使用,為全球氫工業的未來發展建立長期的發展戰略,必須發展清潔氫的商業需求,降低研發成本,并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的氫經濟
國際能源署還指出,就短期發展而言,有四個領域有利于中國發展氫工業:
1,利用沿海地區的化工業集群,將它們變成低成本和低碳氫的樞紐;
2,充分利用現有天然氣基礎設施,刺激新的清潔氫氣的供應;
3,通過車隊、貨物運輸和公共交通擴大氫的應用范圍;
4,開始氫氣的國際貿易,并建立起第一條氫運輸航線。
(原文來自:氣體世界 中國新能源網綜合)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