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6日剛剛召開的中國海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暨產業聯盟大會上,中國海油國董事長汪東進明確表示,中國海油已獲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鏈長。
在今年更早時,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石化主辦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暨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以及中國石化與河鋼集團簽署共建綠色氫能產業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會上,都透露出,中國石化成為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鏈長。
近兩年,國資委全力推動央企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提升重點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國資委先后分兩批遴選出16家“鏈長”企業,主動在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進行布局。
油氣央企作為鏈長,將在哪些產業鏈進行深耕?又將鏈接起上中下游哪些企業尋求突破?
01. 中國海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鏈長
12月6日,中國海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暨產業聯盟大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為“融通發展、共生共贏、高端引領、自主可控”。大會宣布成立深水油氣裝備產業聯盟,旨在立足產業聯盟共建合作平臺,發揮中國海油作為深水油氣裝備最終用戶的需求牽引、集成創新和組織平臺優勢,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營建融通發展、共生共贏的產業環境,聚力打造深水油氣裝備產業生態圈,實現產業鏈自主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努力成為深水油氣裝備全球技術標準、技術服務和高端產品的重要提供者和有力競爭者。
會上,深水油氣裝備產業鏈上下游22家單位正式加入深水油氣裝備產業聯盟,成為首批聯盟成員單位。中國海油所屬單位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分別與聯盟成員單位簽署產業聯盟共建合作協議簽署,并頒發產業聯盟成員單位牌匾。
來自中國海油、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天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單位的負責人與專家重點圍繞現代產業鏈建設任務、關鍵元器件攻關、關鍵裝備技術攻關、卓越工程師培養及裝備應用需求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共同探索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方法和路徑,深化了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共識。
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現代產業鏈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汪東進表示,中國海油自獲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鏈長以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正確指導和關懷下,積極履行鏈長責任,大力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能力,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和成效。堅持系統謀劃,組織推動扎實有力;堅持創新驅動,強鏈補鏈成果豐碩;堅持開放合作,以鏈匯力成效顯著。
針對下步重點工作,汪東進表示,中國海油將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國家部委有關工作要求,努力為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韌性和競爭力作出新貢獻,在構建相關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海油真誠希望在深水油氣開發技術裝備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和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方面與合作伙伴深化合作。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莊樹新指出,共鏈行動要堅定方向、聚鏈而行,構建產業融通發展新格局;要同舟共濟、匯鏈而為,實現融通發展新突破;要久久為功、共鏈而成,打造融通發展新品牌。
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建設領導小組成員:
從中國海油官方微信發布的消息看,中國海油獲批的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是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副組長為中國海油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霍健,中國海油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周心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油首席科學家謝玉洪,任現代產業鏈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
02. 中國石化:氫能現代產業鏈鏈長
2022年7月,中國石化所屬相關企業分別與河南機場集團、寶武清潔能源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上海重塑、中國氫能聯盟、中國船級社、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氫科學中心、國家電投武漢綠動氫能公司等8家單位簽署氫能產業鏈建設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
今年5月,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石化主辦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暨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8家氫能鏈上企業作交流發言,與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圍繞氫能制備技術進展、氫能儲運加裝備研發、工業用氫技術進展、氫能交通發展等話題展開交流。
據報道,在有關部委的指導推動下,已有超過40家中央企業布局氫能產業鏈。
制氫方面,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在化石能源制氫及應用方面優勢突出,主導或參與了國內絕大部分的綠氫項目,例如中國石化新疆庫車2萬噸/年綠氫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儲運方面,中國石化純氫管道輸送技術趨于成熟;
加氫站方面,中國石化累計發展加氫站98座,國內網絡占有率超30%,成為全球擁有、運營加氫站數量最多的企業;
設備研發方面,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機集團均已完成壓縮機、加氫機等關鍵設備研發。
今年9月,河鋼集團與中國石化簽署共建綠色氫能產業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就表示,中國石化作為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在踐行國家戰略中始終擔當著重要角色,作出了重大的社會貢獻。河鋼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是以氫作為大工業生產能源應用的第一例。河鋼擁有氫能應用的工業場景,中國石化是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鏈長,雙方在共同關注的領域高度協同。
氫能的優勢和挑戰都在于產業鏈長,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多技術。我國要實現氫能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需要打通地上的生產、地下的儲存、摻輸一體、多途徑利用的綠氫工業技術鏈。因此,氫能產業鏈上企業要加快綠氫工業體系建設,來支撐氫能中國的戰略目標。
03. “鏈長”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鏈長制”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為提高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基礎能力和發展韌性而提出的創新制度。
何為“鏈長”?
“鏈長”一般由政府賦權或具有較強公共屬性的國有企業擔任,是在“鏈主”的基礎上集公共治理邏輯與社會責任于一體,旨在確保產業鏈整體安全的關鍵組織。就我國目前的發展環境來說,“鏈長”必須站在科技自立自強、先進技術前沿和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推動全產業鏈生態群落組織開放創新,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何為“共鏈行動”?
今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組織開展共鏈行動,聚焦中央企業的產業鏈間協作、中央企業與優質中小企業之間的融通發展兩大重點,搭建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交流平臺,在采購訂單、協作配套、創新合作、資源共享、產融合作、產業賦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的示范合作項目。
共鏈行動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中央企業開始用鏈式思維繪制產業鏈圖譜,打造產業鏈生態圈戰略合作,有效促進大中小企業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實現供需匹配、協同創新、成果共享、生態共建。
“鏈長”是新時期賦予央企的新身份,“鏈長制”決定了央企的戰略眼光應從單一企業投向產業化布局,能力邊界也不僅限于本企業本集團,而是聯動整條產業鏈上的企業、貫通上中下游,以點帶鏈,以鏈帶面。正如諸多媒體和經濟專家的觀點,“鏈長”不是喊口號,是在技術攻堅克難、科技創新發展、處理政府市場關系中,起到融通、協同、引領作用,真正做到重劍有鋒,大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