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事物出來時肯定會有爭議,而這種爭議往往是進步的標志。中國歷史上正因為出現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才有了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春秋戰國時代。
鋰電行業正處于這樣一個充滿各種爭議、在爭議當中快速進步的美妙時代。
身處其中的行業人士能夠深刻體會到,業界經常對同一個事物存在截然不同的意見:有時,是針對政策發布利弊的探討;有時,是針對一種技術路線發展前景的激烈交鋒;有時,是針對企業發展模式的拷問;有時,是針對創新技術/產品的批判……
高工鋰電梳理了鋰電行業爭論比較激烈,卻能激發行業人士深思的10大話題,且看下文:
動力電池領域
1、快充動力電池市場能否做大
能量密度高,又能快充,還很便宜,這是用戶最期待的理想型動力電池產品。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現有的鋰離子電池體系下,倍率性能、能量密度、壽命、安全性、價格等動力電池最重要的五個指標都固定在比較穩定的雷達圖里面,提高任何一個指標,其他的指標相對來說都會受到損失。
所以目前市場上的快充動力電池,具有“長壽命、高安全、充電時間短”等優點,同時也存在能量密度偏低、價格較高等弱勢。從市場占有率來看,快充動力電池目前占比在10%以下,規模遠小于能量型動力電池。
業界有分析認為,快充技術本身是個好技術,但使用時限制較多。展望未來快充動力電池市場,依然存在剛需,但市場規模終究擴大不起來。
不過,一些堅持走快充路線的企業表示這么下定論為時過早。當前快充電池單位成本比較高,這會在發展過程當中解決,未來快充電池能量密度會提高,單位成本將隨之降低。與此同時,隨著城市規劃水平的提高,充電設施規劃與城市規劃結合程度也會提高,會更利于快充充電設施的建設。所以未來快充動力電池未來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2、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直接拆解之爭
回收利用風口之下,業內對于動力電池是先“梯級利用”還是“直接拆解”爭論不休。
支持“直接拆解”者的主要理由有:1、梯級利用技術不成熟;2、梯級利用過程中,安全問題不可控;3、梯級利用投入成本相當高;4、隨著上游原材料鈷、鎳價格的不斷上漲,直接拆解回收的資源規模化效益遠大于梯級利用。
而支持“梯級利用”者則表示,動力電池梯級利用不如直接拆解的經濟價值高的說法有點偏頗。同樣一件事,有些企業覺得做不好,但有些企業做的還挺賺錢的。
從技術角度來看,一些企業梯級利用技術已經比較不錯;從安全性角度來看,電池的安全性都是相對的,用在電動汽車上不安全,梯級利用到低速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上不一定不安全。只要技術把握得好,安全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事實上,業內相對統一的意見是,如果需要從大量報廢動力電池中去篩選、去檢測,再拿來梯級利用,如此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太大,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未來如果電池包模塊化,不需要拆解可以直接拿去梯級利用,才劃算。
現在國家在規范動力電池的尺寸,鼓勵電池包模塊化設計,以及對電池實行編碼制度,其實已經在為梯級利用做鋪墊。如果執行到位,未來動力電池梯級利用遇到的難題會得到有效解決。待電池梯級利用完,正規廠家再去做拆解回收,價格會更便宜。
3、下一代電池技術之爭
目前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一個未來必須面對的現實是,無論如何提高能量密度、輕量化設計,在材料體系不改變的情況下,鋰電池可提升的空間總歸有天花板。鑒于此,很多研究機構及企業已經在籌碼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
固態電池是其中呼聲最高的一個。不過,業內人士告訴高工鋰電,固態電池是電池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但也存在著很多需要克服的難點,能否成為主流技術存在不確定性,而且即使固態電池批量生產了,也不意味著液態電池會消失。
總體來看,固態電池產業化道路還比較遙遠,估計在5年以后,才逐漸開始出現少量替代,10年后才出現逐漸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鋰電池面臨的替代威脅絕不止固態電池一個。近年來氫燃料電池似乎有異軍突起之勢。據統計,豐田、本田、奔馳、通用、福特、寶馬等車企均相繼推出了燃料電池車型,續航里程大多在500KM以上。
再看中國市場,燃料電池技術進步超出了市場預期,國內電堆、系統、氫站等成本迎來了下降契機。同時,國家及地方政府補貼額度較高,為氫燃料電池商業化運營創造了核心條件。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燃料電池,基礎設施太難建、制造成本過高是其中重要原因。
4、石墨烯電池之爭
業界對石墨烯電池爭議不斷,但相關消息層出不窮,甚至國內很多企業宣傳布局石墨烯電池。
最新消息顯示,《韓國先驅報》報道,三星電子宣布,公司已開發出了石墨烯電池技術,在提高電池容量的同時能夠把充電速度提升到現有標準的5倍。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稱,他們已把這一研究發布到了《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題目為《支持快速充電、高體積能量密度的可充電鋰電池石墨烯球》,并在韓國和美國申請了專利。
另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寶泰隆、佛塑科技、珈偉股份、凱納股份、康得新等一批上市公司都在布局鋰電池材料領域的石墨烯電池。
深諳技術人員稱,從技術角度來看,石墨烯的問題有兩點:1.將石墨一層一層剖開后得到的石墨烯,可以方便鋰離子嵌入和脫嵌。但石墨烯的表面積比較大,在當前石墨烯嵌鋰的電壓下,鋰離子會和電解液在石墨表面發生化學反應,形成SEI(即固液界面)膜。
SEI膜不僅會消耗電解液,還會消耗從正極出來的金屬鋰(電池首次效率就很低。首次效率即第一次充電后回去的鋰離子總量除以第一次出來的鋰離子總量)。而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里最貴的材料。
2.即使在制備時將石墨進行了分層,但它在應用時不可能保持分層的狀態,要么卷起來,要么幾層疊在一起,并沒有真正地分開。如果聚集在一起,就達不到它原本要達到的效果。
總之,石墨烯做負極材料不太可能。未來石墨烯也許可以用做導電劑。但需注意的是,與其他類型導電劑相比,造價昂貴的石墨烯用做導電劑時的性價比是否更好還未可知。
業內人士還提醒,石墨烯似乎成為了一眾科技企業的興奮劑,隔三差五總得要來一口才夠high,目的各有不同,有的為了股價,有的為了融資,有的為了炒作新產品,有的為了拉升影響力,總之有無數個借口會讓它們與石墨烯發生關系。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