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行情有點好轉的跡象,各路股神又出爐了。
尤其是搞新能源車的,白酒的,順周期概念的,基本上撿到就是賺到。
一些年輕的朋友就來問我,這個概念那個科技的能不能搞。
比如這兩位朋友,有一個說自己買的股票是做熱場設備的,有一個說自己買的股票是做時空產品的。
塔們說能不能幫忙看看公司怎么樣。
我說可以。我說這個做熱場設備的就是一個做坩堝的,這個做時空產品的就是搭展館的,格局都不大。
他們不服氣,非要和我辯論,我說可以。
我一說完他們啪就站起來了,扔給我一堆碳基復合材料、熱場耗材龍頭……
我全懟回去了啊!然后自然是點到為止,看破不說破。
他們不依不饒,非得讓我說一個,我說看你們這么熱情我一句都不講也不好。
我就給你們講一家公司,億華通-U。1億華通是科創板次新股,主業是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國內龍頭,也是A股最純正的燃料電池標的。
資料來源:億華通官網9月中旬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要求有想法的城市(群)在11月15日前進行申報。
預計年底前會出審核結果,然后明年初執行。千呼萬喚的燃料電池汽車版的“十城千輛”計劃將正式拉開帷幕。
“十城千輛”意味著什么?
2008年9月巴菲特花了18億港幣,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購入2.25億股比亞迪股份(HK.01211),前幾天比亞迪股份最高價210港幣,巴菲特賺了25倍,大家驚嘆不已。
其實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僅僅一年后就狂賺了10倍。
就在巴菲特考察比亞迪的時候,國家開始醞釀電動汽車版的“十城千輛”,然后該計劃2009年1月1日正式執行,那一年比亞迪股份最高漲了8倍。
雖然巴菲特后來又被套了好多年,大意了,沒有閃。但是“十城千輛”的威力大家有目共睹,無論是對產業的推動力,還是對股市的影響力。
燃料電池汽車版的“十城千輛”邊際效應會減弱,不過板塊依舊有望被催化。
即便行業層面沒動靜也不要緊,億華通四季度的業績大概率環比暴增,明年的業績大概率同比大增,自身業績增長也有望提高市場關注度。
億華通的基本面非常簡單。
90%以上的收入和凈利潤來自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及零部件。
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占總成本的50%以上,部分車型可以超過60%,發動機系統屬于燃料電池汽車最核心的賽道。
億華通過去幾年收入端表現不錯,3年復合增速58.93%,今年前三季度由于疫情原因導致下滑。
利潤端相對較差,這也正常。
蔚來、小鵬、理想現在賺錢嗎?特斯拉拿掉賣積分的錢,也是虧的。
作為高科技企業,億華通的毛利率還是非常拿得出手。
三季度貌似跌破40%,有大幅下滑趨勢,這是季節性導致,其實比去年同期還增加2.45個百分點,預計年底會提高。
過去三年的研發費用占比分別是12.44%、13.4%、23.34%,逐年提高,總體說的過去。當行業前景明朗之時,可以預料億華通的研發投入會加強。
行業地位上看,億華通穩居第一梯隊。
根據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億華通的配套數量占比20%,大幅領先第二名。
今年截至8月的數據同樣是20%,依舊是扛把子。
2019年億華通的系統裝機量19%,和配套數量占比接近。不過由于億華通的裝機功率相對偏低,因此裝機量上落后上海重塑的28%。
過去三年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分別為1272輛、1527輛和2737輛,億華通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銷量分別為192臺、303臺和498臺,市占率分別為15.09%、19.84%、18.2%。
在可見的未來,億華通的市占率還是有保障的。
2019年中國氫燃料電池專用車生產廠家主要是申龍客車、中通客車、飛馳汽車,三家占比91.74%。
氫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廠家主要是上汽大通、宇通客車、飛馳汽車、廈門金旅、申龍客車,五家占比70.49%。
今年的玩家還是老面孔。
過去3年億華通的前五大客戶占比均在95%以上,也都是頭部的那幾個。
重點是,宇通客車是其第三大股東,第四大股東東旭光電又全資控股上海申龍,北汽福田則是通過控制的投資公司參股億華通,中植汽車也是億華通的關聯方。
這一幕,像極了光刻機巨頭荷蘭阿斯麥和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的關系。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想必都懂。2億華通被下游客戶捧著是有原因的。
2001年國家推出“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這是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真正意義上的開端。
當時清華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牽頭承擔了“燃料電池城市客車”重大項目。為了實現產業化,清華在2004年成立了北京清能華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還入股了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燃料電池國家工程中心,開始介入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集成業務。
大連物化所是我國在燃料電池領域國家隊的實力擔當。2001年牽頭設立新源動力,新源動力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國內燃料電池領域的龍頭企業(如今被騰龍股份控股、南都電源參股)。
2012年時任清能華通副總張國強帶隊成立億華通,這位張總也是清華校友,后來清華旗下資本直接入股。因此億華通是不折不扣的清華系企業,這不是關鍵,甚至現在是個坑。
關鍵是億華通傳承了清能華通的技術,也代表了帝都在燃料電池領域的最高水平。
此外,億華通還在2015年控股了上海神力,掌握了電堆技術。
上海神力是中國資格最老的燃料電池企業,沒有之一。
1998年,在加拿大巴拉德工作的胡里清博士一心報國,于是放棄高薪回國成立了上海神力。
巴拉德正是現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發明者。
現在巴拉德快被咱們挖光了,國內有大量巴拉德背景的人才,胡博士算是開了這個先河。1998年就敢回國搞燃料電池,絕對是赤膽忠心,1998年萬鋼都還沒回國呢。
上海神力在后來萬鋼研發“超越”系列燃料電池汽車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
至今上海神力仍舊是國內在電堆領域的領跑者,在國產電堆的出貨量和行駛里程上均排名第一。代表了魔都乃至中國在電堆領域的最高水平。
電堆是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心臟, 是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動力來源。
資料來源:德勤《氫能源及燃料電池交通解決方案白皮書系列》電堆占燃料電池系統總成本的比例高達60%,重中之重。
電堆技術壁壘很高。2017年億華通采購額中的43.83%是用來買電堆,這些電堆中的77.09%還都是海外進口。
控股上海神力后,億華通的電堆進口金額從2017年的6757.39萬,下降到2019年的2934萬。電堆采購額占總的采購額的比例從2017年的43.83%下降到2019年的7.07%,而電堆進口的比例下降到16.39%。
同期億華通的產品銷量卻是增加159%。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在電堆的核心組件-膜電極方面億華通也開始了布局,2019年設立了億氫科技。
膜電極是燃料電池發生電化學反應的場所,由質子交換膜、催化劑與氣體擴散層結合而成,是電堆的核心部件,決定了對電堆的性能、壽命和成本。
資料來源:網絡膜電極又占到電堆總成本的60%。
數據來源:美國能源部,君臨研究院成立億氫科技的當年,膜電極的進口占比就從2018年的74.62%下降到45.86%。
目前億華通的產品系統功率最高120KW,系統功率密度達到500W/KG,可以做到-30℃低溫冷啟動。這些關鍵參數均是名列前茅。
億華通的技術一直走在國內前列。現在行業沒起來還看不出來什么,一旦行業景氣度上來了,情況就變了。
前兩年,電動汽車銷量高增長的時候寧德時代的電池那叫一個供不應求,下游車廠跪舔都沒貨。
所以現在億華通的下游客戶一個個的都先占住坑,精得很。
臺積電們參股阿斯麥是一個道理。
還有一個事件能側面證明億華通的技術實力。
6月5日,億華通和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廣汽集團、北汽集團、豐田汽車簽署合營合同,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研發商用車氫燃料電池系統。
其中億華通出資比例15%,僅次于豐田的65%。
豐田是全球燃料電池汽車一哥,技術全球絕對領先。能進入豐田的圈子,億華通必然有兩把刷子。3那么億華通的看點是什么呢?
首先,四季度的業績會暴增。
前三季度億華通收入同比增長4.65%,凈利潤同比下滑594%,虧損5744萬。
受疫情影響,今年1-10月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只有647輛和658輛,分別同比下降53.5%、50.4%。億華通的收入表現遠好于行業。
數據來源:中汽協,君臨研究院凈利潤下滑比例高是由于去年同期收到了政府補償款,今年的扣非凈利潤和去年相差無幾。不過都是虧損6000多萬,虧損的原因在于超過70%的訂單是在四季度確認,因此賬面業績比較滯后。
單獨看三季度億華通的情況已經環比大幅改善,三季度的收入1.04億,同比增長82.5%,占前三季度總收入的比例為80.62%。
四季度一旦大量訂單確認,環比三季度還會大幅增長。
其次,不出意外明年億華通將迎來自己最好的一年。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將開幕,屆時北京會承辦冰上賽事,河北張家口會承辦雪上賽事。
張家口是四五線城市,卻位于我國“三北”交匯處,是“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和國家規劃的新能源基地之一。
他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截止2020年8月,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1601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1088萬千瓦,光伏裝機505萬千瓦,光熱發電裝機1.5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6.5萬千瓦。但自身消納能力有限,對外輸送能力也不足,造成大量棄風、棄電現象。
2015年7月29日,國家正式批準了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隨后張家口能源局成立,推進氫能全產業鏈發展。
國家批準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的第二天,北京申奧成功。
按照我國的慣例,每一次的超級盛會都是非常好的展示窗口,而新能源汽車從未缺席。
2008年的奧運會直接推動了電動汽車的第一輪小高潮,甚至可以說國內最早的電動汽車公司都是指望北京奧運會賺一把,要不然只有渺茫的前景,沒有實實在在的錢景,大家動力不足。
比亞迪就是奔著北京奧運會才搞電動汽車的。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則讓燃料電池汽車迎來了一個小高潮。
根據2020年3月張家口印發的《張家口賽區冬奧會交通服務車輛能源保障加氫站規劃》,冬奧會期間(2022年2月4日-20日)運行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達到2000輛。
以上目標要在2021年底完成才能確保不出紕漏。
截至2020年2月底,張家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數量全國居首,但也僅僅174輛。相比較于目標有非常大的差距。
這也就意味著,今明兩年張家口的增量非常明確。
而張家口正是億華通最大的終端客戶。過去三年張家口公交公司對應的銷售金額占億華通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42%、20.86%、35.39%。
張家口兩年的需求量為1826輛汽車,張家口的合作對象是億華通和雄韜股份,億華通占大頭,假定占比在60%(實際占比可能更高),對應1100臺設備,今年如果能夠完成三分之一,明年對應725臺設備,相當于億華通2019年總銷量的146%。
這次京張冬奧會張家口鉚足了勁要表現一把,畢竟對他而言機會千載難逢,何況關乎國家臉面。
實際上,京張冬奧會的燃料電池汽車需求量并非只有張家口公交公司的那2000輛。
京張冬奧會的燃料電池車輛采購分為兩部分,一是冬奧場館紅線內的交通解決方案,二是冬奧場館紅線外的公交、旅游、物流等提供的賽事服務保障用車等。
張家口公交公司的2000輛只是紅線外的公交用車,其余物流等車輛需求尚未有更明確的信息傳出。
紅線內的車輛需求我們也沒有看到信息。
億華通和豐田以及國內4家車企成立合資企業的重要目的就是搶奪紅線內車輛需求訂單。
2019年,億華通的第二大終端客戶是水木通達,也是自己的關聯企業。水木通達是北京唯一一家為冬奧測試系列賽事提供服務的氫燃料電池客車企業。
不過北京市的具體方案也尚未公之于眾。
因此冬奧會的潛力遠未釋放完畢。但明年即便是在奧運規劃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億華通獲得相較今年翻倍的訂單的概率也很大。
億華通已經在張家口準備了2000臺/年的產能,二期可達10000臺/年,有足夠的能力吃下潛在訂單。4億華通自在科創板上市起,君臨就一直關注,之所以現在正式介紹是因為君臨預感到機會可能要來了。
今年燃料電池汽車的政策密度可以說史上最高,君臨統計下來年內已有30多條中央部委和地方的相關政策。
4月10日,能源局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氫能被正式列為能源范疇,獲得頂層認可。
4月29日,財政部向八個省市下發《關于征求<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燃料電池汽車版的“十城千輛”計劃有了實質進展。
隨后的幾個月各地方爭先發布產業政策,龍頭車企紛紛公布燃料電池汽車規劃。
官方也通過多種渠道表態,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意愿很強。在和光伏、電動汽車行業的奸商斗爭多年后,上頭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合理,針對燃料電池汽車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讓騙子企業知難而退,讓優秀的企業干勁十足。而在車型方面,目前的側重點放在商用車領域,符合國情。
現在終于到了真正享受政策紅利的時候了。
君臨一再給大家強調,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不是相互取代的關系。
“十五”期間我們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縱三橫”規劃,這個規劃天才般地統一了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關系。
燃料電池汽車其實是燃料電池-動力電池混合動力,是在現有電動汽車基礎上增加了燃料電池系統和氫氣系統。
在應用場景上,燃料電池汽車也更適合商用車,和電動汽車錯位競爭。
資料來源:萬鋼在某次演講中的PPT美、日、韓、德,全部把氫能作為國家戰略,我們不僅要搞,還要加速搞。
2018年12月-2019年4月之間,君臨發表過多篇文章進行邏輯闡述和個股講解,大家也可以進行一下考古。
對于燃料電池,如果有人的著眼點是它的各種缺點,那么建議退出股市。這種人格局太小。
買股票買的是增量和預期。
去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2737輛,截至2020年7月我國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7200輛。
如此低的基數,政策一催化就是高增長。至于能不能成為主流,跟投資者沒有關系。
億華通去年的銷量不到500臺, 在冬奧會+“十城千輛”的作用下,業績翻倍很難嗎?
去年市場炒作燃料電池的時候,A股其實沒有一個純正的票,但是雄韜股份、雪人股份、美錦能源、濰柴動力等股票都是幾倍的漲幅。
現在最純正的票來了,請靜待風口。
就在君臨近期盯著億華通的時候,君臨注意到此前對億華通不聞不問的賣方也開始賣力推介了,這表明關注度在提升。5說到這,趁我喝口水的功夫,一個年輕人突然說:我買的長城汽車都翻兩倍了。然后就講了邏輯。
我一口水就嗆到了。
我說小伙子你不講股德你不懂,他說君臨老師對不起,我不懂規矩。
他說他是亂講的,他可不是亂講的啊,思路清晰,頭頭是道,后來他說他看過幾本價值投資的書。啊,看來是,有備而來!
這兩個年輕人不講股德,來騙!來偷襲,我一個老同志。這好嗎?這不好!
我勸!這位年輕人耗子尾汁,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犯這樣的小聰明。股林要以和為貴,要講股德,不要搞窩里斗。
謝謝朋友們!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