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六蔚來發布的固態電池這個事,我覺得有必要發表一下看法。
首先,真的是第一次感覺到資本市場和實業這邊出現明顯的脫節。
上周末看到各種機構群里沸沸揚揚,固態電池的研討會真是一個接一個,目不睱接,有人感嘆從早聽到晚的會議,聽到頭皮發麻。筆者也選擇性的聽了一些,還是很佩服做電新行業的這些研究員的,一天的時間可以把固態電池技術前因后果弄到這么詳細,相當不容易。
今天到單位,又和鋰電池行業內的一些技術人員做了進一步的溝通,結果很詫異,大家居然都相當淡定。大部分人都對這個固態電池持保留意見,對于2022年實現大規模量產持懷疑態度。
拋開技術工作者的成見不談,蔚來的宣傳確實是有問題的,拿半固態電池作為固態來講,有一些避重就輕,傳統意義上在談固態的能量密度優勢,大部分是基于鋰金屬負極為前提,而這僅在純固態上能夠實現,業內也都明確表示短期內很難實現。
而蔚來所謂的半固態仍然是原有的正負極體系,甚至連電解液隔膜都仍然在使用,這種情況下想要提高能量密度,還是得依賴高鎳+硅碳+補鋰這套體系來實現,似乎聽起來也有進步,但是熟悉行業技術規劃的都知道,這套體系主流的電池廠早在幾年前就已規劃妥當,計劃2022年推出市場,蔚來可謂是幫著電池廠提前開了一場發布會,結果搞的整個市場高潮了,這操作也是服了。
實際上,蔚來在發布150kwh電池的時候,除了能量密度以外,對電芯的其他指標幾乎是絕口不提。這款電池雖然能量密度高,但是,循環性能如何,軟包能夠解決硅負極的膨脹嗎?倍率性能如何,不能快充的電池車企真的需要嗎?低溫性能如何,冬天趴窩恐怕會很難受吧。同時,成本也貴了不少,對追求成本控制的新能源車而言,真的能大規模使用嗎?我認為還值得思考。
對行業的意義在哪
不得不說,固態電池這些年的發展其實還是比較慢的。這次引起資本市場的重視,企業融資會更容易,預計會明顯加快固態電池行業的商業化速度,這一點毋庸置疑。不過,何時能夠在商業化應用上對現有的液態電池造成沖擊,現在講還太早了。
畢竟,現在的鋰電池行業在規模化的運作下,成本已經做到了相當之低的程度,全新的體系進來做競爭,成本實在太高,推廣太難。未來固態電池這條路想要走通,必須得依賴現有的供應鏈體系來進行優化和調整,自己另起爐灶個人覺得完全不可能。
最后,引用一句行業內人士的話做總結:”別扯這些沒用的,趕緊把鐵鋰、碳酸鋰這些原材料供應上才是正事。”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