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韓國媒體《每日經濟》發表文章稱,中國電池企業寧德時代撕掉“內需用”標簽,在非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也在迅速增加。如果以價格競爭力為先導敲開跨國整車企業的大門,那就能很好地應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
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 Research 9日表示,今年1-9月除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寧德時代電池使用量為27.4GWh。與去年同期(12.9 GWh)相比,增長了112.4%。市場占有率也從12.8%增至18.92%,超過松下(18.90%)位居第二。
寧德時代是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龍頭企業。但由于中國內需市場所占比重較大,業界會對除中國以外的市場份額進行單獨統計并公布。在非中國市場,寧德時代一直在前三之外。但此次首次以微弱優勢超過松下。SNE Research表示:“從上月的占有率來看,CATL(20.9%)比松下(15.9%)高出5個百分點。差距會越來越大。”
寧德時代的增長勢頭縮小了與排名第一的LG能源解決方案的差距。LG能源解決方案今年1-9月的電池使用量同比增長18.4%,達到43.7 GWh。占有率從35.7%下降到30.1%,下降了5.6個百分點。SNE Research分析稱:“寧德時代得益于特斯拉Model 3、梅賽德斯奔馳EQS、寶馬iX3、Mini Cooper等純電動汽車銷量的增加,擴大了市場占有率。隨著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的爆發性增長勢頭,與韓國三家電池公司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為應對美國政府的《通脹削減法案》,開拓銷路,寧德時代也在努力確保競爭力。寧德時代在上月舉行的第三季度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的影響力,以海外增長為跳板,擴大我們的中長期投資。將把確保原材料方面的優勢作為競爭優勢,進一步提高電池價格競爭力。”
業內認為,受《通脹削減法案》影響,中國電池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將受到限制。有分析認為,這對韓國電池行業來說是反射利潤。然而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如果寧德時代將材料價格競爭力引向電動汽車電池價格下調,那么在歐洲等海外市場上,可以確保與競爭對手相比的價格競爭力優勢。如果這個價格競爭力提高到超越美國政府補貼影響的程度,《通脹削減法案》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