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澳盛復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澳盛科技)在江蘇證監局申報IPO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IPO并上市。
資料顯示,澳盛科技,注冊資金36000萬元,2002年創立于江蘇蘇州,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企業。
公司在2023年9月,2024年2月和4月,先后完成PreA輪、A輪和A+輪融資,相繼引入毅達資本、中國人壽、招銀國際、德同資本等機構,目前公司控股股東為澳盛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持股43.63%。
澳盛科技,早期從事紡織化纖,后轉向碳纖維復合材料,業務涵蓋碳纖維編織、預浸、拉擠、纏繞、模壓及其他異形件加工等,并以運動休閑、建筑加固、醫療器械為基本盤,以風機葉片、3C電子、汽車輕量化等為增長極。
特別地,2017年之后的幾年,中國風電行業邁入全面加速期,到2020受益于補貼政策,裝機容量激增,這也成功助力公司跨越式發展,成為國內首個,全球少有的碳纖維年消耗量超萬噸的企業。
不過,2021年開始,風電行業國補退坡,“搶裝潮”退去、產能過剩、價格戰等多個因素,風電整機商業績開始下滑,連帶葉片企業承壓,比如龍頭中材科技,2022年葉片凈利潤1.11億元,同比-78.22%,毛利率將至9.83%。
在那幾年,澳盛科技投資成立多家公司,強化基本業務的同時,積極布局氫能、航空、汽車等新興領域。
江蘇澳盛復材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碳纖纏繞金屬內襯復合材料高壓儲氫容器(簡稱“Ⅲ型瓶”)生產和制造的企業,計劃年產能10萬只/年,目標推動大型重卡、物流車等低成本、清潔運輸。
根據日本東麗預測,2022-2025年全球壓力容器用碳纖維需求增速高達42%,2025-2030年將會呈爆發式增長,預計2030年全球壓力容器用碳纖維需求將達到9萬噸。
江蘇澳盛民用航空新材料有限公司,2023年7月正式簽約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產品涵蓋航空高性能預浸料和大型復材結構件。
在低空經濟的熱點刺激下,多家企業已宣布入局,包括中復神鷹、光威復材、恒神......,并且供應碳纖維結構件成為新趨勢,因為含金量更高,更具備價格優勢,且更利于穩定供應鏈關系。鎮江澳盛輕量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汽車零部件用碳纖維內外飾件、結構件等,目前已具備年產21萬件碳纖維零部件生產的能力,并建有國內首條碳纖維涂裝專業生產線,年產能15萬件。
晉江澳盛碳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今年9月,公司新項目公示,計劃投資26200萬元,建設周期為12個月,新建年產800萬平方米碳纖維預浸料、2000萬雙熱固性運動鞋底和32萬支碳纖維高爾夫球桿。
除此之外,今年碳纖維還有一些領域在成為亮點。比如,光大同創表示公司碳纖維相關產品已成熟應用于筆記本電腦外殼,并逐步在折疊屏手機領域實現量產交付。
中航高科表示已實現碳纖維復合材料、蜂窩產品在動車高鐵領域的選材應用。中復神鷹碳纖維產品已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應用。光威復材商業航天業務主要涉及火箭發射環節及衛星制造環節。今年6月,全球首列用于商業化運營的碳纖維地鐵列車“CETROVO 1.0 碳星快軌”發布......
不過,在當下碳纖維項目層出不窮、需求不及預期等因素的背景下,以中復神鷹為首的代表性企業凈利潤還處于低谷,不知澳盛能否像當年遇到風電產業一樣,抓住新的增量點,保持業績穩健,順利闖關。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