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五位業內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出口限制、原油價格上漲和借貸成本高企導致損失慘重,至少有三家俄羅斯煉油廠不得不停產或減產。
此次關閉凸顯了俄羅斯煉油行業的困境,該行業受到烏克蘭無人機襲擊、西方制裁(迫使煉油商以折扣價出售燃料)以及高利率的雙重打擊。
五位在運營煉油廠的公司工作并熟悉煉油廠財務狀況的消息人士表示,這三家煉油廠——圖阿普謝、伊爾斯基和新沙赫廷斯基——近幾個月已暫時停產或減產。
這一進展此前尚未被報道過。
這場危機導致燃料出口減少、公司收入下降,在高通脹和能源市場不確定的背景下,國家預算產生的現金減少,而需求低迷已經讓人擔憂。
2021年和2022年,得益于疫情后旅行需求的激增和經濟活動的復蘇,全球煉油商獲得了創紀錄的利潤。
然而,隨著世界各地開設大型新工廠以及需求增長放緩(部分原因是努力擺脫化石燃料),利潤率隨后急劇下降。
低技術含量的工廠受害最嚴重。兩位消息人士稱,俄羅斯最不先進的煉油廠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因為這些煉油廠不生產優質燃料,在2024年下半年的幾個月里,每噸損失高達10,000盧布(102美元)。
消息人士稱,一些較為復雜的煉油廠也以小幅虧損運營,而其他煉油廠則因輕質燃料銷售強勁而獲得適度利潤。
俄羅斯擁有30座大中型煉油廠(不包括幾座小型煉油廠),日加工能力達550萬桶,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出口國之一。
俄羅斯每天出口約200萬桶石油產品,其余則在國內消費。
消息人士稱,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由于利潤率低,俄羅斯石油公司今年不得不多次暫停其位于黑海圖阿普謝(Tuapse)規模較大但技術相對簡單的煉油廠的煉油業務。
由于利潤率較低,俄羅斯南部規模較小的獨立伊爾斯基煉油廠和新沙赫廷斯基煉油廠幾個月來一直只能以額定產能的一半運行,日加工原油量分別約為7萬桶和6萬桶。
此外,今年早些時候,這三家煉油廠均遭到烏克蘭無人機的襲擊,導致產量低下。獨立煉油商不得不負債累累,因為它們無法依賴更大母公司的支持。
俄羅斯央行上個月將利率從19%提高至21%,這是自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執政初期以來的最高水平,此舉進一步加劇了許多工廠的生存困境。
另一個問題是原油成本上漲,消息人士稱,10月份俄羅斯國內市場原油交易價格為每噸50,000盧布,而獨立煉油商要想盈利,最高價格必須為每噸35,000盧布。
由于盧布兌美元走強而走弱,俄羅斯國內原油價格上漲。
與此同時,歐洲柴油價格8月份同比下跌近60%,進一步削弱煉油商的盈利。
消息人士稱,一些規模較小的私營煉油廠,包括新沙赫廷斯基煉油廠和伊利斯基煉油廠,向政府尋求額外補貼等幫助。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