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介紹,生態環境部等近日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國家方案(2025—2030年)》(下稱《國家方案》)提出,全面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管理,協同應對臭氧層損耗和氣候變化,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裴曉菲介紹說,為實現履約目標,《國家方案》從源頭管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和進出口管理四個方面提出了11項具體任務。一是加強源頭管控,嚴格管理管控物質的生產和銷售。對管控物質受控用途、豁免受控用途生產單位和銷售原料用途管控物質的生產單位實施配額許可管理。對銷售單位實施備案管理,要求嚴格按照管控物質用途分類進行銷售。加強副產管控物質管理,規定對副產數量較大的單位安裝自動監測設備。
二是加強過程控制,強化管控物質使用管理。對HCFCs和HFCs受控用途使用單位實施配額許可或備案管理,并明確各行業削減時間節點。其中,聚氨酯泡沫行業、擠出聚苯乙烯泡沫行業和工業領域清洗行業自2026年7月1日起禁止HCFCs作為發泡劑、溶劑和清洗劑使用,其他行業在2030年全部淘汰HCFCs受控用途使用。汽車行業自2029年7月1日起禁止新申請公告的M1類車輛空調系統使用GWP大于150的制冷劑,鼓勵汽車、家電、工業及冷鏈物流領域自然工質制冷劑替代技術研發和應用。
三是完善末端治理,加強維修、回收、再生利用和銷毀管理。對含管控物質的制冷設備、制冷系統、滅火系統的維修單位和管控物質回收、再生利用、銷毀單位實施備案管理,明確備案管理范圍和數據報送要求。提高制冷維修操作和制冷劑回收、再生利用水平,建立制冷劑再生產品溯源與流向管理制度。
四是加強進出口管理,防范管控物質貿易風險。對管控物質進出口實施配額許可管理,規范管控物質進出口審批單簽發。除豁免受控用途、原料用途等特殊用途外,不再允許企業進口HCFCs和國家已明確淘汰的管控物質。利用進出口審批中的貿易確認手段防范潛在非法貿易,提高非法貿易案件查緝能力。
生態環境部大氣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實現CFCs等7類ODS受控用途生產和使用的全面淘汰,正在逐步削減淘汰HCFCs和HFCs。按照議定書有關要求,《國家方案》明確了以下履約目標:一是持續禁止已淘汰ODS受控用途生產和使用,進一步鞏固成效,確保可持續履約。二是HCFCs受控用途生產量和使用量在2025年分別削減基線值的67.5%和73.2%,2030年均削減基線值的97.5%。三是HFCs受控用途生產量和使用量在2029年均削減基線值的10%。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