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東部油田
番禺11-12平臺成功投用
這是我國首次應用無固定人員值守平臺
遠程開發海上稠油油田
其在臺風生產模式、遠程復產
復雜原油處理等多方面實現突破
進一步提升了
我國海洋油氣裝備設計建造
標準化、智能化水平
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數智助力 高效解“稠”
番禺11-12平臺是番禺10/11區塊聯合開發項目(番禺11-12油田/番禺10-1油田/番禺10-2油田調整聯合開發項目)的核心設施,所在海域水深約114米,平臺高150.8米、重約7000噸。
平臺具備智能采油、智能設備運維、智能安防等功能,相較傳統開發模式,采用無固定人員值守設計,可大幅降低前期投資和運維成本。
番禺11-12平臺所開采原油包括稠油,流動性較差、開采難度大。平臺在搭載臺風生產模式的基礎上,集成了包括油氣分離、加熱、增壓外輸等智能化設備的稠油處理系統,可同時在中心平臺和陸地操控中心進行遠程操作,具備遙控測井、壓井和恢復生產等能力,進一步豐富了我國非常規油氣田經濟高效開采技術體系。
聯合開發 智慧油田
作為番禺10/11區塊聯合開發項目首個投用平臺,番禺10-1平臺自今年1月投用以來保持高效運轉,已實施開發井5口,累計生產原油超4萬噸。
番禺10-1平臺通過一條52米的棧橋與番禺10-2平臺連接,按照智能化、無固定人員值守、數字化標準設計,重量僅為常規平臺的三分之一,設備數量僅為有人平臺的五分之一,大量采用了智能閥門、儀表、控制系統等新型設備,可實現遠程操作及臺風模式下無人生產。
新建的番禺10-1平臺與此前已投產的10-2平臺相連,組成“雙子星”。
番禺10/11區塊聯合開發項目新建番禺10-1、番禺11-12兩座井口平臺,聯合開發3個油田,高峰日產原油近2000噸。
該項目已通過電力組網、5G通訊、海管海纜等數智化技術手段與番禺油田在役生產設施,實現多功能組網,形成集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于一體的智慧油田群,進一步促進數智化技術與勘探開發核心業務深度融合,標志著我國海上油田智慧開發模式取得新突破。
番禺油田于2003年10月投產,現已建有7座海上生產平臺和1艘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同時開發8個油田,累計生產原油5400萬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