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企業家和外國投資者,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便來到中國,從1979年至今,已歷24年光陰,我所隸屬的泰國正大集團在中國的總投資已達44億美元,這自然使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戰略與未來走勢始終倍加關注。24年來,我有幸親眼目睹中國由貧困到全面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不斷進步的中國無疑已對亞洲、特別對東南亞區域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在新世紀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中國經濟能否繼續保持持續高速發展,這已成為經濟界、企業界的重要話題。
在我看來,中國經濟能在世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保持如此長時期的持續高速發展,因素很多,但在諸多因素中,有四個因素最為關鍵。
首先,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高速發展,得益于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我在中國的24年,適逢中國三代領導人的交替,而三代領導人及其組織的政府對經濟建設的計劃、政策、法規,既有延續性又不斷向更高的方向推進,并且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將中國的經濟搞上去,一心一意把中國的事情做好”。他們都具備從基層到上層的領導經驗,十分了解中國國情,他們都提倡改革開放,又非常知曉國際狀況,因此總能推出符合中國實際的經濟建設方針。他們都是務實主義者,一步一個腳印。更重要的是他們團結一致,不管國際風云變幻,他們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方向,把“穩定”作為經濟發展和富強國家的首要基礎,使得中國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進而創造奇跡。
三屆領導人班子換了,人員換了,但工作目標、政策法規、工作作風,一直延續下來,這是中國經濟從一個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最關鍵因素。中國經濟好比一艘大船,必須有一臺強有力的發動機,才能乘風破浪,中國領導層,就好比這臺強有力的發動機,是驅動中國經濟繼續闊步前進的根本動力。
其二,中國經濟之所以仍能持續高速發展,因為中國有一個持續的、明晰的、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戰略。
1979年我初到中國投資時,就聽到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三步走”戰略,1991年中國政府又根據此戰略提出“十年規劃”、“八五”計劃與“九五”計劃,目標明確,形成極大的凝聚力,指引著中國13億人民朝著一個個具體目標而努力,戰略從提出到一步步實施,充分體現了政府的效率。其結果是:1987年提前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1995年提前5年完成原定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增一倍的任務。到200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8190億元,已跨入人均GDP800美元的小康之門。為此,中國政府又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出具體部署,即到202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寬裕,使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中國的經濟發展由于有十分明確的目標,每年與上一年均有切合實際的增長指標,各地、各部門圍繞中央的目標再制訂自己的目標,一環扣一環,使得各級政府責任在身,集中精力,堅定實施,民眾得到實惠,全力以赴,最終得以落實,這是中國經濟能夠繼續持續、高速發展的又一法寶。
第三,中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高速發展,“制度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擴大改革開放、努力發展經濟的進程中,中國政府在不斷探討和完善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我注意到,中國領導人在各個重要會議和文件中,對經濟制度改革都有非常明確的論述,相應的修改都編入法律。對非公有經濟,特別是私有經濟,從鼓勵到立法,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制度上的確認,中國在1999年修訂的憲法內明確提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指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祖國富裕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睘榇?,極大地調動起國內一切積極因素來共同建設和富強國家。
中國經濟從單一公有制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型體制,這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根本的變化。制度的變化使得中國各種經濟成分的競爭越來越活躍,資本使用效率越來越高,非政府投資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長久的活力。
第四,以積極財政政策拉動內需,加強地區建設和基礎建設投資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高速發展的有力保證。
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廣闊,是世界上少數對外依存度極小而經濟依舊高速發展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截至2002年9月,中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已超過414796家,合同外資金額8136.6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347.8億美元,占全世界向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40%以上,占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約10%,進出口貿易上升到第六位,既使如此,對外依存度不到20%,所以世界經濟低迷也好,疲軟也好,中國經濟卻依然高速發展,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政府采取“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的原則,在政府總理的報告里叫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拉動內需。
我以為,需求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據中國有關方面統計,中國現有人口增長率與每年民眾生活需求的增加將足以拉動經濟增長3到4個百分點,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會低于15%,這也將拉動經濟增長2到3個百分點,加上中國加入WTO,近幾年將全部消除非貿易壁壘和關稅的不斷降低,外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也會增加,按前10年遞增速度,不會低于15%,也將拉動1.5至2個百分點。在地區建設與基礎建設的投入方面,除“西部大開發”以外,中國政府近年內確立了不少大的投資項目,我把它稱作“中國自主創造的發展機遇”。如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等。這些項目的巨大投資的累積效應將會在今后10年乃至更長的時期里逐步地釋放出來,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將有效地推動中國GDP的成長和進步。特別要提一筆的是,中國以其快速增長的國力相繼申辦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界博覽會并獲得成功,這“兩會”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將超過2500億人民幣,會極大地帶動中國的旅游、會展、外貿、服務、通訊、物流、建筑、廣告等行業的廣泛發展,為中長期內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包括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在內的一批機構都對“兩會”的經濟刺激效應做了相當樂觀的預計。
中國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使中國經濟發展充滿活力,這是有效地使用國內資本資源的結果。目前中國有高達8.4萬億元人民幣的居民儲蓄和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投資的需求提供了資金保證。
綜上所述,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在未來5年或更長的時期內盡管還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世界經濟也還會有不定因素影響中國,但只要上述關鍵因素不變,只要不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中國經濟仍將會持續快速的發展,仍將成為本世紀的最大亮點。
據《經濟月刊》
在我看來,中國經濟能在世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保持如此長時期的持續高速發展,因素很多,但在諸多因素中,有四個因素最為關鍵。
首先,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高速發展,得益于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我在中國的24年,適逢中國三代領導人的交替,而三代領導人及其組織的政府對經濟建設的計劃、政策、法規,既有延續性又不斷向更高的方向推進,并且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將中國的經濟搞上去,一心一意把中國的事情做好”。他們都具備從基層到上層的領導經驗,十分了解中國國情,他們都提倡改革開放,又非常知曉國際狀況,因此總能推出符合中國實際的經濟建設方針。他們都是務實主義者,一步一個腳印。更重要的是他們團結一致,不管國際風云變幻,他們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方向,把“穩定”作為經濟發展和富強國家的首要基礎,使得中國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進而創造奇跡。
三屆領導人班子換了,人員換了,但工作目標、政策法規、工作作風,一直延續下來,這是中國經濟從一個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最關鍵因素。中國經濟好比一艘大船,必須有一臺強有力的發動機,才能乘風破浪,中國領導層,就好比這臺強有力的發動機,是驅動中國經濟繼續闊步前進的根本動力。
其二,中國經濟之所以仍能持續高速發展,因為中國有一個持續的、明晰的、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戰略。
1979年我初到中國投資時,就聽到鄧小平先生提出的“三步走”戰略,1991年中國政府又根據此戰略提出“十年規劃”、“八五”計劃與“九五”計劃,目標明確,形成極大的凝聚力,指引著中國13億人民朝著一個個具體目標而努力,戰略從提出到一步步實施,充分體現了政府的效率。其結果是:1987年提前3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1995年提前5年完成原定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再增一倍的任務。到200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8190億元,已跨入人均GDP800美元的小康之門。為此,中國政府又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出具體部署,即到202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使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寬裕,使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中國的經濟發展由于有十分明確的目標,每年與上一年均有切合實際的增長指標,各地、各部門圍繞中央的目標再制訂自己的目標,一環扣一環,使得各級政府責任在身,集中精力,堅定實施,民眾得到實惠,全力以赴,最終得以落實,這是中國經濟能夠繼續持續、高速發展的又一法寶。
第三,中國經濟之所以能持續高速發展,“制度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擴大改革開放、努力發展經濟的進程中,中國政府在不斷探討和完善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我注意到,中國領導人在各個重要會議和文件中,對經濟制度改革都有非常明確的論述,相應的修改都編入法律。對非公有經濟,特別是私有經濟,從鼓勵到立法,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制度上的確認,中國在1999年修訂的憲法內明確提出:“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指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祖國富裕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睘榇?,極大地調動起國內一切積極因素來共同建設和富強國家。
中國經濟從單一公有制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型體制,這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根本的變化。制度的變化使得中國各種經濟成分的競爭越來越活躍,資本使用效率越來越高,非政府投資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長久的活力。
第四,以積極財政政策拉動內需,加強地區建設和基礎建設投資是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高速發展的有力保證。
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廣闊,是世界上少數對外依存度極小而經濟依舊高速發展的國家之一。據統計,截至2002年9月,中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已超過414796家,合同外資金額8136.67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347.8億美元,占全世界向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40%以上,占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約10%,進出口貿易上升到第六位,既使如此,對外依存度不到20%,所以世界經濟低迷也好,疲軟也好,中國經濟卻依然高速發展,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政府采取“用自己的錢,辦自己的事”的原則,在政府總理的報告里叫作: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拉動內需。
我以為,需求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據中國有關方面統計,中國現有人口增長率與每年民眾生活需求的增加將足以拉動經濟增長3到4個百分點,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不會低于15%,這也將拉動經濟增長2到3個百分點,加上中國加入WTO,近幾年將全部消除非貿易壁壘和關稅的不斷降低,外國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也會增加,按前10年遞增速度,不會低于15%,也將拉動1.5至2個百分點。在地區建設與基礎建設的投入方面,除“西部大開發”以外,中國政府近年內確立了不少大的投資項目,我把它稱作“中國自主創造的發展機遇”。如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等。這些項目的巨大投資的累積效應將會在今后10年乃至更長的時期里逐步地釋放出來,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將有效地推動中國GDP的成長和進步。特別要提一筆的是,中國以其快速增長的國力相繼申辦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世界博覽會并獲得成功,這“兩會”的直接和間接投資總額將超過2500億人民幣,會極大地帶動中國的旅游、會展、外貿、服務、通訊、物流、建筑、廣告等行業的廣泛發展,為中長期內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包括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在內的一批機構都對“兩會”的經濟刺激效應做了相當樂觀的預計。
中國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使中國經濟發展充滿活力,這是有效地使用國內資本資源的結果。目前中國有高達8.4萬億元人民幣的居民儲蓄和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對投資的需求提供了資金保證。
綜上所述,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在未來5年或更長的時期內盡管還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世界經濟也還會有不定因素影響中國,但只要上述關鍵因素不變,只要不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中國經濟仍將會持續快速的發展,仍將成為本世紀的最大亮點。
據《經濟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