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就政府機構改革方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山西省經貿委主任張誠代表認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的第五次機構改革,它更好地體現了政府職能的整合。”
長江航務管理局黨委書記金義華委員說,“這次機構改革,由于職能整合涉及的領域是國有資產、宏觀經濟管理、金融、食品衛生等事關國計民生宏觀管理部門,其意義非同一般。”
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羅豪才說:“方案的推出,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參考了國外的先進經驗,重點突出,操作性強。”
二
許多代表委員認為,本次政府機構改革的5大重點抓住了當前行政管理體制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第一,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具有深遠的意義。對國有資產的認識,從全民所有到國有經濟,終于統一并解決了國有資本出資人的人格化問題。第二,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取消“計劃”二字更適合市場經濟,完善了宏觀調控體系。第三,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健全了金融監管體制。第四,組建商務部,使國內國外商業活動結合起來,推進了流通管理體制改革。第五,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順應民意,順應形勢發展需要。
安徽省合肥市市長郭萬清代表認為,對政府各部門的職能進行重新梳理,強調監管職能,弱化審批職能,可以使政府機關致力于制定平等競爭的游戲規則,維護社會的公開、公正、公平。
安徽省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杰代表說,在國資委的職能描述中,充分強調了依法行政,表明了中國政府管理經濟的市場化傾向。
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總裁王基銘委員認為,這輪改革的定位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張華軍委員總結說,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標志著我國政府依法治國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三
代表委員們指出,新一屆政府如何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任務仍然很重。為了使這次機構改革運作成功,一定要以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根據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穩妥地推進和完善。
為做好設立國資委這項重要改革和開創性工作,張鰲委員提出了兩點建議:一、緊緊抓住出資人職責問題。國資委每年應向全國人大正式報告所授權管理范圍內的國有資產經營情況。二、區分國有資產和公共財政的概念,改變過去混為一體的狀況。
朱燾委員分析說,國資委的建立達到了將原來的分頭管理改成統一管理的目的,解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到位的問題,但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遵循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不要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張榕明委員說,國資委成立之后主要是管國有企業,對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管理和服務不能缺位,建議成立中小企業協會對中小企業給予服務、指導和幫助。
劉成果委員坦率地指出,這次機構改革很有進步,但也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個別機構的設置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可能與原有部門機構的職能有交叉,運轉起來會遇到矛盾。
很多委員對機構和人員“先精簡后膨脹”的現象表示高度關注。方案實施后人員是否會增加?預算支出是否會增加?吳國華委員說,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精簡,特別要防止被“簡”的人員以“事業編制”回歸。李漢宇委員建議制定《機構編制法》,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行政管理改革的成果。
據《經濟日報》
近日,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就政府機構改革方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山西省經貿委主任張誠代表認為:“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的第五次機構改革,它更好地體現了政府職能的整合。”
長江航務管理局黨委書記金義華委員說,“這次機構改革,由于職能整合涉及的領域是國有資產、宏觀經濟管理、金融、食品衛生等事關國計民生宏觀管理部門,其意義非同一般。”
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羅豪才說:“方案的推出,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參考了國外的先進經驗,重點突出,操作性強。”
二
許多代表委員認為,本次政府機構改革的5大重點抓住了當前行政管理體制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第一,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具有深遠的意義。對國有資產的認識,從全民所有到國有經濟,終于統一并解決了國有資本出資人的人格化問題。第二,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取消“計劃”二字更適合市場經濟,完善了宏觀調控體系。第三,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健全了金融監管體制。第四,組建商務部,使國內國外商業活動結合起來,推進了流通管理體制改革。第五,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順應民意,順應形勢發展需要。
安徽省合肥市市長郭萬清代表認為,對政府各部門的職能進行重新梳理,強調監管職能,弱化審批職能,可以使政府機關致力于制定平等競爭的游戲規則,維護社會的公開、公正、公平。
安徽省豐原集團董事長李榮杰代表說,在國資委的職能描述中,充分強調了依法行政,表明了中國政府管理經濟的市場化傾向。
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總裁王基銘委員認為,這輪改革的定位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張華軍委員總結說,這次政府機構改革標志著我國政府依法治國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三
代表委員們指出,新一屆政府如何建立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任務仍然很重。為了使這次機構改革運作成功,一定要以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根據經濟建設的需要,適時穩妥地推進和完善。
為做好設立國資委這項重要改革和開創性工作,張鰲委員提出了兩點建議:一、緊緊抓住出資人職責問題。國資委每年應向全國人大正式報告所授權管理范圍內的國有資產經營情況。二、區分國有資產和公共財政的概念,改變過去混為一體的狀況。
朱燾委員分析說,國資委的建立達到了將原來的分頭管理改成統一管理的目的,解決了國有資產出資人到位的問題,但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遵循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不要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張榕明委員說,國資委成立之后主要是管國有企業,對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管理和服務不能缺位,建議成立中小企業協會對中小企業給予服務、指導和幫助。
劉成果委員坦率地指出,這次機構改革很有進步,但也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個別機構的設置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可能與原有部門機構的職能有交叉,運轉起來會遇到矛盾。
很多委員對機構和人員“先精簡后膨脹”的現象表示高度關注。方案實施后人員是否會增加?預算支出是否會增加?吳國華委員說,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精簡,特別要防止被“簡”的人員以“事業編制”回歸。李漢宇委員建議制定《機構編制法》,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行政管理改革的成果。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