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十六大以來,如何壯大縣域經濟就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許多著名學者也把自己的學術關注點對準了縣域經濟。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壯大縣域經濟的核心是發展城鎮化。
我國目前城市化率為36%,而我國工業增加值已達到占GDP的50%,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十幾個百分點。張卓元認為,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進城從事二、三產業,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
我國應該加快推進城市化的步伐,使更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從事二、三產業。而發展縣域經濟能夠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我國農民要增加收入,不加快城市化根本不行,所以,發展縣域經濟的核心還是要發展城市化,并帶動城鄉經濟發展。
張卓元認為,發展城市化,不能一味發展現代化的大城市,大中小城市要協調發展。從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角度來看,將來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可往縣城轉移,這是解決中國城市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因此,我國更應該發展縣級城市。張卓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國有2000多個縣,如果每個縣城吸納10萬農民進城,全國就可以吸納2億農民進城。
而且縣城緊連農村,農民進城也比較方便。
張卓元認為,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包括大都市圈,充分發揮城市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勞動力進城。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的集聚效應,節約用地,應該多發展中小城市,發展小城鎮避免過多過濫。
從世界各國城市發展過程來看,城市化的過程就是工業化的過程,就是農民轉為工人的過程。張卓元認為,我國走城市化的道路不可避免,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縣域經濟在發展城市化的過程中,就要發展工業化,要緊密結合當地農產品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吸收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而且縣域經濟的發展不局限于農產品加工業、鄉鎮企業,還可以發展第三產業,一、二、三產業要協調發展。
據《經濟日報》
我國目前城市化率為36%,而我國工業增加值已達到占GDP的50%,城市化滯后于工業化十幾個百分點。張卓元認為,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進城從事二、三產業,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
我國應該加快推進城市化的步伐,使更多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從事二、三產業。而發展縣域經濟能夠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我國農民要增加收入,不加快城市化根本不行,所以,發展縣域經濟的核心還是要發展城市化,并帶動城鄉經濟發展。
張卓元認為,發展城市化,不能一味發展現代化的大城市,大中小城市要協調發展。從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角度來看,將來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可往縣城轉移,這是解決中國城市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因此,我國更應該發展縣級城市。張卓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國有2000多個縣,如果每個縣城吸納10萬農民進城,全國就可以吸納2億農民進城。
而且縣城緊連農村,農民進城也比較方便。
張卓元認為,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包括大都市圈,充分發揮城市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勞動力進城。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的集聚效應,節約用地,應該多發展中小城市,發展小城鎮避免過多過濫。
從世界各國城市發展過程來看,城市化的過程就是工業化的過程,就是農民轉為工人的過程。張卓元認為,我國走城市化的道路不可避免,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縣域經濟在發展城市化的過程中,就要發展工業化,要緊密結合當地農產品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吸收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而且縣域經濟的發展不局限于農產品加工業、鄉鎮企業,還可以發展第三產業,一、二、三產業要協調發展。
據《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