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中國)在全區共生產5個系列氣缸,3000多個品種,拆成零部部后,數量非常非常之多。如果按有一個訂單后,再向海關、經貿委、銀行做臺做,再組織進口、加工、生產、出口、核銷的話,根本不可能及時向客戶交貨。單說將無數個小鑼母、小鑼釘、小鋼管等等與單耗用一定關系式還原成進口料件,也夠海關核上一段肘何。
●如果當SMC(中國)有限公司沒有建立本企業的單耗數據庫,沒有取消保證金臺帳和手冊、實行海關計算機聯網監管這樣一個保稅工廠試點機會的話,SMC(中國) 有限公司就不會連續5次追加投資,從2千萬美金的追加到1億2千萬。 ------SMC(中國) 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趙彤。
單耗數據庫----提升信心指數 《中國海關》記者 譚寧
1978年8月,廣東珠海香洲毛紡廠與外商簽定了全國第一份進口羊毛、出口紗線的來料加工合同,我國加工貿易序幕就此拉開。
1996年起,加工貿易已占據我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
這“半壁江山”來之不易。我國施行的加工貿易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當優惠的。加工貿易企業可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投資建廠,享受料件進口暫不征稅,成品出口按單耗核銷的保稅優惠待遇。海關對加工貿易保稅監管的基本要求是:保稅進口的料件經加工的成品必須全部返銷出口,不準內銷,否則辦理進口手續,補征關稅。
我國在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實施的保稅政策,給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了便利和效益,也給海夫帶來監管風險。這種“滿山放養”的加工方式,使加工企業的加工行為不能置于海關有效的監管之下,加工企業料件的消耗情況,加工過程中料件損耗情況、成品的制成和壞損情況,聽憑加工企業的自行申報。而加工企業自行申報的單耗又大多成為當地經貿主營部門審批的單耗和海關備案核銷的單耗,致使不法加工企業偽報單耗逃稅幾率高。
某市加工企業向海關申請開展鋼琴進料加工業務,申報單耗為:每臺立式鋼琴需進口鋼琴絲21-27公斤,銅粉1.5公斤,木皮47平方米;海關下廠全程跟蹤實測,每臺鋼琴絲用料不足2公斤,銅粉0.5公斤,木皮13.3平方米。
事實就是,由于此前加工貿易管理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單耗管理原則、審定萬法、衡量標準和操作規范,不法企業通過偽報單耗逃稅、擅自內銷保稅料件和制成品的走私違法行為日漸突出。
同時,加工貿易企業也強烈要求單耗管理有統一的核定標準。海關總署關稅征營司加工貿易單耗核定辦公室 (簡稱單耗辦)焦建群主任在對加工貿易企業和基層海關調研后認為,“單耗是海關核銷的基礎。單耗核定原則、概念和標準不統一,造成加工企業申報單耗隨意而不受處罰,海關審核單耗無據而不受約束。既是對違報單耗企業的放縱,也是對守法經營,如實申報單耗企業的懲罰。”
本期對話以“單耗管理在跨國公司的運作”為專題,請海關總署單耗辦公室主任焦建群、SMC[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趙彤與本刊共同探討。
跨國公司在了解到目前中國對加工貿易企業實行的一些管理手段和政策后,深為憂慮。
1994年9月2日,世界著名氣動元件的制造和銷售跨國公司,SMC(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SMC(中國)在全區共生產5個系列氣缸,3000多個品神,拆成零部件后,數量非常非常之多。如果按有一個訂單后,再向海關、經貿委、銀行做臺帳,再組織進口、加工、生產、出口、核銷的話,根本不可能及時向客戶交貨。單說將成品單耗用一定的關系式還原成無數個小鑼母、小鑼釘、小鋼管等進口料件,也夠海關核上一段時間。“我們感到很難,壓力很大。”趙彤說。
國家也意識到單耗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1999年,國辦發[1999]35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單耗核銷”。此后,外經貿主管部門加強了外商投資企業加工合同的單耗審批,海關總署在關稅征營司增設了單耗辦公室,專門對相關部門單耗標準制定工作進行協調,并開展海關單耗標準的執行和單耗管理工作。
SMC,世界最大氣動元件供應商,成立于1959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都。銷售網及生產基地遍布世界。
在日本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0%的SMC,通過分布于世界51個國家的海外子公司及分銷商,將世界各國SMC產品的生產、銷售連成一體,為用戶提供直接服務。
SMC(中國)有限公司為SMC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1997年11月1日成為首家與海關聯網企業。目前,SMC(中國)有限公司已經成為SMC 海外最大的制造加工基地。
單耗數據庫的建立,是SMC快捷通關的前提,也是SMC在中國發展的新起點。
記者:我聽說,因為手冊和單耗等一些事,SMC曾想從中國撤資。后來怎么解決的?
趙彤:我們一直在反映我們的壓力。1996年,海關總署決定在SMC (中國)有限公司實行計算機聯網保稅工程試點。單耗管理的前期思想得源于此。
在此基礎上,總署單耗辦、北京海關給了我們許多具體的指導。
我想,作為企業首先要站在海關的立場上理解海關的職責,理解海關監管的職責。對任何一家加工貿易企業,海關對它監管的是進口物料和出口產品。進口減出口應該等于在保稅工廠的庫存。這個方程式應是恒等的。當然生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庫存有不同的形式:制成品、半成品、零部件、進出口原材料、標準件,以及制造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品,這不良品包括零部件的不良品和成品的不良品。所以我認為海關的職責是,對任何一個加工貿易企業、任何一種加工料件,隨時檢查這個方程是否時時相等,進口減去出口是否等于工廠的庫存。
但是,加工過程中,加工對象的形狀是經常發生變化的。這就引出單耗。只有單耗才能讓這個方程式成立。必須要把不同形狀的零部件和成品,通過單耗把它轉換成進口時原來的料件,那么它才有可能在同樣單位情況下,檢驗這個方程式是否成立。這就顯而易見,單耗非常重要。
單耗本身決定了料件不同形態轉換的數據是否準確,保稅進口料件是否正確應用在出口的產品上,也是現場非常重要的數據。
我們公司用的工業原料、其它零部件等種類比較多。怎樣才能真正在計算機聯網的前提下,做一單耗數據庫,在海關確認后,輸送到計算機中,那么,在出口核銷的時候,能夠利用這個單耗數據庫,來建立起這種核銷,或是驗證這個方程式是否成立和有效。我們的工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現在回過頭來講,如果當時SMC(中國)有限公司沒有建立單耗數據庫,沒有取消保證金臺帳和手冊,實行計算機聯網這樣一個保稅工廠試點機會的話,SMC(中國)有限公司就不會連續5次追加投資,從2干萬美金的投資追加到1億2千萬。這說明SMC對在中國建立一個面向全球的、有競爭力的生產出口基地,充滿信心。
記者: SMC那么多產品,做單耗數據庫時是不是很麻煩?
趙彤:我公司剛開始建單耗數據庫的時候,工作量比較大。但是我們認為,不論是海關的基本保稅管理要求,還是我公司內部物料的管理都需要這個單耗數據庫。也可以說,海關的這種監管,海關的保稅系統工作的要求,也促進了我們企業怎樣加強公司自身的物流、物耗管理。
記者:很重要的一點是,也促進了SMC的快捷通關?
趙彤:是這樣。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個單耗數據庫,沒有進行計算機聯網的話,真的會阻礙通關。試想,每出口一批產品都要對海關解釋,海關再去確認,不僅效率低,人為的因素也會比較多。
我們非常高興在去年年底時聽說海關總署決定在全國推行E手冊。我們打聽了一下,E手冊的基本思路也就是我剛才講的那個方程式。通過E手冊,能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提高監管效率。我公司是第二批試點企業,還沒開始實行。因為有了上面的基礎,我們對使用E手冊很有信心。
我們還了解到E手冊中關于單耗管理的有關情況,我認為更規范。企業經過海關核定,建立起單耗數據庫,海關用于檢查和核銷,看進口的減去出口的,是否等于這個企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庫存的總和。這個單耗數據庫建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源。而且這個數據本身是電子手冊,把人的介入減少到最小,因此也更公平。在此基礎上的監管應該說是比較科學的、嚴密的,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回顧中國海關的這些做法,作為外企,我們非常感謝。我們倒不是期待一個國家的管理一下能上到多高的水平。重要的是,它有這種意識,不斷推動這樣的改革。從長遠來說,這對堅定外企在中國投資的信心,非常非常重要!
SMC建立了自己的單耗數據庫。那么,是不是每一個加工貿易企業都要建立單耗數據庫?海關還有無其他的要求?記者向海關總署單耗辦公室的焦建群主任了解到相關內容。
記者:焦主任,《海關加工貿易單耗管理辦法》正式執行后,是不是每一個加工貿易企業都要建立相應的單耗數據庫?
焦建群:是的。
記者:這個單耗數據庫是不是全國統一,所有企業一個模式?
焦建群:單耗數據庫的基本結構和數據項應是統一的。所有與單耗相關的數據都應反映在數據項中,但單耗數據庫的實現形式是多樣的,不必也不可能一個模式。加工企業只要以成品為單元將相關料件的消耗數據,從當前的或歷史的生產記錄中提取出來,整理并存放到不同介質上,累積起來就建立了本企業的單耗數據庫。
如實建立并提供本企業加工各種成品所耗用原材料的單耗數據,應是加工企業從事保稅加工的必備條件。
記者:中國的加工貿易企業規模不一,良莠不齊,都能建立起自已的單耗數據庫嗎?
焦建群:能。
經向加工企業多方了解,結論是:無論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沒有一家加工企業不知造自己加工生產的成品耗料是多少!沒有一家加工企業不制定生產計劃,不提供工料圖、下料單、排料表,不計算出組成產品的料件的定量消耗關系,不計算出產品的成本和利潤就盲目組織加工生產的。大老板也好,小老板也好每人肚里都有一本記錄完整,清清楚楚的“單耗帳”。其內容(數據項)遠比單耗涉及的數據要多。
應該強調的是,海關是在加工企業能如實申報單耗的前提下,才給予保稅加工的優惠。連自己加工生產的單耗都不清楚的企業,也就失去了從事保稅加工的資格。沒條件享受保稅待遇。其實一些加工企業 “揣著明白說糊涂”。不是說不清,而是不想向海關說清則是問題的關鍵。
這里,我們提醒這些加工企業,享受海關保稅監管的加工貿易是有條件、有門檻的,條件和門檻就是今后要規范經營,要誠信。你要打算獲得保稅加工的優惠,就要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符合海關保稅監管的最起碼的條件和要求。今后對帳目混亂,管理無序,故意偽報單耗,有走私違規前科的加工企業,總之,對海關監管風險大的加工企業將通過“優化存量”的措施,從加工貿易中擠出。
海關的監管風險和監管成本要與企業的經營誠信和國家的稅收效益相平衡。
單耗標準有幅度,同類企業單耗標準可能不同。SMC說,對別人的單耗標準不感興趣
記者:海關有一個原則,就是企業單耗數據庫中的數據必須經過海關的確認才有效。SMC的單耗數據庫有沒有經過這個程序?
趙彤:有。從計算機聯網開始,海關關員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對我們單耗數據庫中的單耗是否符合實際,進行確認。因為單耗是很重要的數據,單耗不準,對物料監管精度會發生很大偏差。因此,這個認定我認為很重要。
記者:海關制定的單耗標準是有幅度的。您對這個幅度怎么看?
趙彤:我認為,如果對一般工藝有些了解的話,規定單耗值有一定的幅度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因為加工過程不是理想的狀態,它是動態的,有變化。
記者:我還了解到,對有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加工相同商品時,單耗標準有幅度。如果全國僅是一家企業或僅加工一種產品時,單耗由企業申報,經過海關認定,就成為這個具體企業加工具體成品的單耗標準。趙總,SMC生產的元件在中國是不是只有您一家能生產?
趙彤:不是。但SMC是中國生產量最大的企業。SMC(中國)有限公司與其他外資企業最大的區別是,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外。
記者:SMC (中國)有限公司知道別的企業的單耗是多少嗎?
趙彤:基本原理一樣,只是生產尺寸、型號不一樣,單耗理論值應該一樣。
記者:SMC(中國)有限公司沒想過具體了解一下?
趙彤: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其實我們的單耗不是很復雜,不論是理論測算還是現場計量,都比較容易得出結果。而且,我覺得,這么多年與海關一起合作,不管事情多簡單,現場確認也好,理論值也好,可能會有一些理解的偏差,但有一點我必須提出來,就是海關與企業是一種什么關系。是監管與被監管的關系。但是,對企業性質比較了解的話,雙方的信賴非常重要。
我認為,不論什么時候,我們可以這樣想一下。一個跨國公司,這么大的投資,這么大的產量,肯定會有一個長遠的投資思想。你想,有哪個企業為了偷這點稅,從海關監管的牙縫中擠出點什么東西,弄點黃油什么拿出去賣?換句心里話,別的企業我不知道,SMC的老板是絕對沒有心思去想這點事,而且它也絕對沒有這樣一種動機。
所以我總是強調,海關對企業一定要分級管理。而且再可靠再信賴的企業都要隨時抽查。我可以放寬你,但我在監管過程中一旦發現你有偷稅漏稅行為,我就嚴懲、重罰。如果不論重點,什么都查的話,則有可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從記者掌握的資料,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SMC 可以稱為那里的老模范。能夠成為首家與海關聯網企業,就說明了它的資信。去年,SMC 又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北京市國際經貿合作獎”。這樣一個企業,可能對單耗沒有什么想法。但是,記者總擔心單耗標準的準確性,又覺著單耗幅度有空子可鉆。因此,記者又向焦建群主任求證。
記者:海關一方面要求企業建立自己的單耗數據庫,一方面海關又制定了單耗標準。這是怎么回事?
焦建群:由于絕大多數加工企業在海關特定的監管區域外從事加工生產,而且加工的部分成品不能直接出口,還需在國內多個關區間深加工結轉。這就引出企業加工生產的實際單耗,需要由一個或多個海關及海關的多個核定人員通過個人主觀參與予認定和核實。主觀認定會對相同的客觀對象引出不同結論。加工企業也會因種種主客觀原因,在申報單耗時有意無意的偏離實際消耗申報單耗。為了規范加工企業的申報單耗行為,規范統一海關核定單耗的執法行為,使加工企業規范經營,公平競爭,使海關核銷中個人的主觀認定更規范,更統一,更好地反映客觀實際,單耗標準也就必然產生了。它是海關加工貿易規范管理,強化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
記者: 海關制定的單耗標準能反映具體加工企業具體商品的生產實際嗎?
焦建群: 這是大多數企業和海關所擔心的。首先要說明的是,單耗標準不是海關一家制定的。它是家由是由海關總署、國經貿委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行業專家參與,在廣泛聽取和采納加工貿易企業和主管地海關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通過嚴格的審定程序,經專家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以國家經貿委和海關總署文件頒布執行的。
無論是國家的還是關區的單耗標準都是以加工企業提供的單耗數據和如實申報加工單耗為前提,在主管地海關下廠反復核查核對單耗的基礎上,由海關保稅核銷人員和該行業有關專家參與起草制定的。它是科學嚴謹的,統一規范的。是加工貿易企業實際加工單耗的反映。
記者:“如實申披”,“據實核銷”是核定單耗的基本原則。單耗標準為什么還有幅度?
焦建群:加工貿易的單耗標準不采用取中間值上下浮動的的表述方法來描述。一律采用最高上限值或最底下限值來描述。凡是涉及進口征稅的加工成品,都要設定單耗標準的最高上限值,而不設最底下限值。目的是防止不法加工企業高報單耗騙核銷。凡是涉及出口征稅的加工成品,單耗標準要設定最高上限值和最低下限值,以防止不法加工企業利用保稅核銷串換國內料件,逃避出口關稅。加工企業和各地海關在單耗標準幅度范圍內按加工企業生產實際申報單耗和核定單耗。即:
涉及進口征稅成品的申報和核定單耗≤最高上限值;
最低下限值≤涉及出口征稅商品的申報和核定單耗≤最高上限值。
單耗標準的幅度既兼顧了加工企業生產相同產品時因設備、技術、工藝、規模、加工批量、人員素質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性。也維護了海關執法的相對統一性。
記者:單耗標準既然規定了幅度,企業申報單耗時不報自己的實際單耗,就報最高上限值,海關就按最高上限值核定行不行?
焦建群:不可以。我們要求企業要如實申報,海關要據實核銷。
單耗標準給定的是海關執法的幅度范圍,為了兼顧所有加工企業的生產實際,在較大范圍內規范海關執法尺度,單耗標準的設限值比大多數成品實際單耗要寬。故其最高上限值不是所有加工企業生產的實際單耗。大多數加工企業的生產實際單耗低于最高上限值。企業一律按最高上限值申報單耗,或海關一律按最高上限值核定單耗的做法,不是加工企業的生產實際反映。這樣做,企業既沒有承擔起應“如實申報”單耗的責任,海關也違背了應“據實核銷”單耗的原則,必然會造成料件的節余和內銷情事的發生。
記者:假設由不同加工企業生產加工同一種瓷器,加工成品的凈耗都是400克/只。各自申披的成品單耗都在該成品單耗標準最高上限值500克/只的范圍內,甲家單耗是450克/只,工藝損耗50克/只,乙家單耗是500克/只,工藝損耗100克/只的話,加工企業之間該不該攀比?海關應如何核定各企業的實際單耗是多少?
焦建群:加工企業加工規格、型號、品種相同的成品時,在原料品質相同,加工設備、工藝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單耗之間不該有很大的差別,出現差別互相攀比是正常的,海關希望加工企業之間攀比。不攀比反而不知道真實的是多少。加工相同規格和重量的瓷器,我為什么工藝損耗50克/只就可以,而你的工藝損耗75克/只都不行,非要100克/只?通過企業之間攀比和海關下廠實地核查,把真實的單耗反映出來。例如把乙家那些不應包括在工藝損耗的部分剔除去,再考慮乙家因批量小相對損耗大,單耗達不到450克/只,是生產實際,經專家認定475克/只,是可以做到的,海關即按475克/只核定單耗。理論上講,東西都相同,大家應該差不多。如果你剔出去我沒剔出去,肯定不一樣。·
記者:如果加工企業的實際單耗低于單耗標準最高上限值,能不能節余歸己?
焦建群:不可以。
按照加工企業生產實際核定單耗是海關單耗管理的基本原則。海關無權在正常保稅加工核銷之外,用國家關稅獎勵加工企業。更不存在節余歸己的做法。加工企業通過更新設備、改進工藝、加強管理節省了料件,降低了單耗,本身就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利潤,贏得了市場。對這類企業有關部門可根據產業政策、外貿政策和財稅政策予以支持或鼓勵。但企業決不能將保稅料件或成品節余留己,海關也不能以節余歸已放寬核銷標準,造成應征稅款的流失。
記者:如果加工企業不如實申報單耗會受到處罰嗎?
焦建群:企業如偽報單耗,一經查實,根據《海關法》和《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相應偽報單耗處罰的條款,將受到相應處罰。
加工企業在加工過程中,成品的單耗會因種種原因發生多次變化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能成品都生產出來還在變動單耗,成品己出口或結轉還申報不清單耗。加工企業要在向海關正式申請合同核銷時承擔如實申報單耗的法律責任。
背景資料
世界上不少國家在經濟發展時期,采取鼓勵引進外資企業政策,進口料件,保稅加工,返銷出口成品的貿易方式。各國海關的保稅監管模式不盡相同:
一種是先征后退。加工企業進口料件時照章依率征稅,在規定的時間內加工成品復出口予以退稅。貿易方式形同一般貿易,無須海關保稅監營,也無須對料件和成品進行單耗核定和管理。我國目前未采用這種監管模式。
一種是進區保稅。加工企業進口料件進入海關特定的監管區域內保稅加工實行全額保稅,成品出口核銷。如區內區外無外發加工或深加工結轉,無須對料件和成品進行單耗核定和管理。我國現有的出口加工區采用這種保稅監管模式。
一種是擔保制度。加工企業進口料件時,加工企業向海關交納相當于料件稅款等值的擔保金或銀行擔保。如屆時不能加工復出口,海關將擔保金或銀行擔保抵交或劃撥為稅款。我國目前保稅擔保額僅占保稅稅款額的4%,不足以規避海關保稅監管風險。
我國目前這種“滿山放養”的保稅監管模式是其他國家和地區所沒有的。加工企業可在關境內的任何地方經批準后投資建廠,在多個口岸或關區進口或結轉料件和半成品進行加工生產。按加工企業申報的,由外經貿主管部門審批的,經海關備案核定的單耗加工生產,核銷出口。海關對其核銷依據是單耗標準。所以,對單耗的科學管理和準確認定就成為這種監管模式下核定保稅料件的重要手段和依據。我國絕大多數加工企業都是“放養”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從事保稅加工生產。保稅監管風險極大。
●如果當SMC(中國)有限公司沒有建立本企業的單耗數據庫,沒有取消保證金臺帳和手冊、實行海關計算機聯網監管這樣一個保稅工廠試點機會的話,SMC(中國) 有限公司就不會連續5次追加投資,從2千萬美金的追加到1億2千萬。 ------SMC(中國) 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趙彤。
單耗數據庫----提升信心指數 《中國海關》記者 譚寧
1978年8月,廣東珠海香洲毛紡廠與外商簽定了全國第一份進口羊毛、出口紗線的來料加工合同,我國加工貿易序幕就此拉開。
1996年起,加工貿易已占據我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
這“半壁江山”來之不易。我國施行的加工貿易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當優惠的。加工貿易企業可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投資建廠,享受料件進口暫不征稅,成品出口按單耗核銷的保稅優惠待遇。海關對加工貿易保稅監管的基本要求是:保稅進口的料件經加工的成品必須全部返銷出口,不準內銷,否則辦理進口手續,補征關稅。
我國在出口加工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實施的保稅政策,給加工貿易企業帶來了便利和效益,也給海夫帶來監管風險。這種“滿山放養”的加工方式,使加工企業的加工行為不能置于海關有效的監管之下,加工企業料件的消耗情況,加工過程中料件損耗情況、成品的制成和壞損情況,聽憑加工企業的自行申報。而加工企業自行申報的單耗又大多成為當地經貿主營部門審批的單耗和海關備案核銷的單耗,致使不法加工企業偽報單耗逃稅幾率高。
某市加工企業向海關申請開展鋼琴進料加工業務,申報單耗為:每臺立式鋼琴需進口鋼琴絲21-27公斤,銅粉1.5公斤,木皮47平方米;海關下廠全程跟蹤實測,每臺鋼琴絲用料不足2公斤,銅粉0.5公斤,木皮13.3平方米。
事實就是,由于此前加工貿易管理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單耗管理原則、審定萬法、衡量標準和操作規范,不法企業通過偽報單耗逃稅、擅自內銷保稅料件和制成品的走私違法行為日漸突出。
同時,加工貿易企業也強烈要求單耗管理有統一的核定標準。海關總署關稅征營司加工貿易單耗核定辦公室 (簡稱單耗辦)焦建群主任在對加工貿易企業和基層海關調研后認為,“單耗是海關核銷的基礎。單耗核定原則、概念和標準不統一,造成加工企業申報單耗隨意而不受處罰,海關審核單耗無據而不受約束。既是對違報單耗企業的放縱,也是對守法經營,如實申報單耗企業的懲罰。”
本期對話以“單耗管理在跨國公司的運作”為專題,請海關總署單耗辦公室主任焦建群、SMC[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趙彤與本刊共同探討。
跨國公司在了解到目前中國對加工貿易企業實行的一些管理手段和政策后,深為憂慮。
1994年9月2日,世界著名氣動元件的制造和銷售跨國公司,SMC(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SMC(中國)在全區共生產5個系列氣缸,3000多個品神,拆成零部件后,數量非常非常之多。如果按有一個訂單后,再向海關、經貿委、銀行做臺帳,再組織進口、加工、生產、出口、核銷的話,根本不可能及時向客戶交貨。單說將成品單耗用一定的關系式還原成無數個小鑼母、小鑼釘、小鋼管等進口料件,也夠海關核上一段時間。“我們感到很難,壓力很大。”趙彤說。
國家也意識到單耗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1999年,國辦發[1999]35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單耗核銷”。此后,外經貿主管部門加強了外商投資企業加工合同的單耗審批,海關總署在關稅征營司增設了單耗辦公室,專門對相關部門單耗標準制定工作進行協調,并開展海關單耗標準的執行和單耗管理工作。
SMC,世界最大氣動元件供應商,成立于1959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都。銷售網及生產基地遍布世界。
在日本市場占有率已超過60%的SMC,通過分布于世界51個國家的海外子公司及分銷商,將世界各國SMC產品的生產、銷售連成一體,為用戶提供直接服務。
SMC(中國)有限公司為SMC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1997年11月1日成為首家與海關聯網企業。目前,SMC(中國)有限公司已經成為SMC 海外最大的制造加工基地。
單耗數據庫的建立,是SMC快捷通關的前提,也是SMC在中國發展的新起點。
記者:我聽說,因為手冊和單耗等一些事,SMC曾想從中國撤資。后來怎么解決的?
趙彤:我們一直在反映我們的壓力。1996年,海關總署決定在SMC (中國)有限公司實行計算機聯網保稅工程試點。單耗管理的前期思想得源于此。
在此基礎上,總署單耗辦、北京海關給了我們許多具體的指導。
我想,作為企業首先要站在海關的立場上理解海關的職責,理解海關監管的職責。對任何一家加工貿易企業,海關對它監管的是進口物料和出口產品。進口減出口應該等于在保稅工廠的庫存。這個方程式應是恒等的。當然生產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庫存有不同的形式:制成品、半成品、零部件、進出口原材料、標準件,以及制造過程中發生的不良品,這不良品包括零部件的不良品和成品的不良品。所以我認為海關的職責是,對任何一個加工貿易企業、任何一種加工料件,隨時檢查這個方程是否時時相等,進口減去出口是否等于工廠的庫存。
但是,加工過程中,加工對象的形狀是經常發生變化的。這就引出單耗。只有單耗才能讓這個方程式成立。必須要把不同形狀的零部件和成品,通過單耗把它轉換成進口時原來的料件,那么它才有可能在同樣單位情況下,檢驗這個方程式是否成立。這就顯而易見,單耗非常重要。
單耗本身決定了料件不同形態轉換的數據是否準確,保稅進口料件是否正確應用在出口的產品上,也是現場非常重要的數據。
我們公司用的工業原料、其它零部件等種類比較多。怎樣才能真正在計算機聯網的前提下,做一單耗數據庫,在海關確認后,輸送到計算機中,那么,在出口核銷的時候,能夠利用這個單耗數據庫,來建立起這種核銷,或是驗證這個方程式是否成立和有效。我們的工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現在回過頭來講,如果當時SMC(中國)有限公司沒有建立單耗數據庫,沒有取消保證金臺帳和手冊,實行計算機聯網這樣一個保稅工廠試點機會的話,SMC(中國)有限公司就不會連續5次追加投資,從2干萬美金的投資追加到1億2千萬。這說明SMC對在中國建立一個面向全球的、有競爭力的生產出口基地,充滿信心。
記者: SMC那么多產品,做單耗數據庫時是不是很麻煩?
趙彤:我公司剛開始建單耗數據庫的時候,工作量比較大。但是我們認為,不論是海關的基本保稅管理要求,還是我公司內部物料的管理都需要這個單耗數據庫。也可以說,海關的這種監管,海關的保稅系統工作的要求,也促進了我們企業怎樣加強公司自身的物流、物耗管理。
記者:很重要的一點是,也促進了SMC的快捷通關?
趙彤:是這樣。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個單耗數據庫,沒有進行計算機聯網的話,真的會阻礙通關。試想,每出口一批產品都要對海關解釋,海關再去確認,不僅效率低,人為的因素也會比較多。
我們非常高興在去年年底時聽說海關總署決定在全國推行E手冊。我們打聽了一下,E手冊的基本思路也就是我剛才講的那個方程式。通過E手冊,能在加大監管力度的同時,提高監管效率。我公司是第二批試點企業,還沒開始實行。因為有了上面的基礎,我們對使用E手冊很有信心。
我們還了解到E手冊中關于單耗管理的有關情況,我認為更規范。企業經過海關核定,建立起單耗數據庫,海關用于檢查和核銷,看進口的減去出口的,是否等于這個企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庫存的總和。這個單耗數據庫建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源。而且這個數據本身是電子手冊,把人的介入減少到最小,因此也更公平。在此基礎上的監管應該說是比較科學的、嚴密的,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回顧中國海關的這些做法,作為外企,我們非常感謝。我們倒不是期待一個國家的管理一下能上到多高的水平。重要的是,它有這種意識,不斷推動這樣的改革。從長遠來說,這對堅定外企在中國投資的信心,非常非常重要!
SMC建立了自己的單耗數據庫。那么,是不是每一個加工貿易企業都要建立單耗數據庫?海關還有無其他的要求?記者向海關總署單耗辦公室的焦建群主任了解到相關內容。
記者:焦主任,《海關加工貿易單耗管理辦法》正式執行后,是不是每一個加工貿易企業都要建立相應的單耗數據庫?
焦建群:是的。
記者:這個單耗數據庫是不是全國統一,所有企業一個模式?
焦建群:單耗數據庫的基本結構和數據項應是統一的。所有與單耗相關的數據都應反映在數據項中,但單耗數據庫的實現形式是多樣的,不必也不可能一個模式。加工企業只要以成品為單元將相關料件的消耗數據,從當前的或歷史的生產記錄中提取出來,整理并存放到不同介質上,累積起來就建立了本企業的單耗數據庫。
如實建立并提供本企業加工各種成品所耗用原材料的單耗數據,應是加工企業從事保稅加工的必備條件。
記者:中國的加工貿易企業規模不一,良莠不齊,都能建立起自已的單耗數據庫嗎?
焦建群:能。
經向加工企業多方了解,結論是:無論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沒有一家加工企業不知造自己加工生產的成品耗料是多少!沒有一家加工企業不制定生產計劃,不提供工料圖、下料單、排料表,不計算出組成產品的料件的定量消耗關系,不計算出產品的成本和利潤就盲目組織加工生產的。大老板也好,小老板也好每人肚里都有一本記錄完整,清清楚楚的“單耗帳”。其內容(數據項)遠比單耗涉及的數據要多。
應該強調的是,海關是在加工企業能如實申報單耗的前提下,才給予保稅加工的優惠。連自己加工生產的單耗都不清楚的企業,也就失去了從事保稅加工的資格。沒條件享受保稅待遇。其實一些加工企業 “揣著明白說糊涂”。不是說不清,而是不想向海關說清則是問題的關鍵。
這里,我們提醒這些加工企業,享受海關保稅監管的加工貿易是有條件、有門檻的,條件和門檻就是今后要規范經營,要誠信。你要打算獲得保稅加工的優惠,就要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符合海關保稅監管的最起碼的條件和要求。今后對帳目混亂,管理無序,故意偽報單耗,有走私違規前科的加工企業,總之,對海關監管風險大的加工企業將通過“優化存量”的措施,從加工貿易中擠出。
海關的監管風險和監管成本要與企業的經營誠信和國家的稅收效益相平衡。
單耗標準有幅度,同類企業單耗標準可能不同。SMC說,對別人的單耗標準不感興趣
記者:海關有一個原則,就是企業單耗數據庫中的數據必須經過海關的確認才有效。SMC的單耗數據庫有沒有經過這個程序?
趙彤:有。從計算機聯網開始,海關關員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對我們單耗數據庫中的單耗是否符合實際,進行確認。因為單耗是很重要的數據,單耗不準,對物料監管精度會發生很大偏差。因此,這個認定我認為很重要。
記者:海關制定的單耗標準是有幅度的。您對這個幅度怎么看?
趙彤:我認為,如果對一般工藝有些了解的話,規定單耗值有一定的幅度是比較實事求是的。因為加工過程不是理想的狀態,它是動態的,有變化。
記者:我還了解到,對有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加工相同商品時,單耗標準有幅度。如果全國僅是一家企業或僅加工一種產品時,單耗由企業申報,經過海關認定,就成為這個具體企業加工具體成品的單耗標準。趙總,SMC生產的元件在中國是不是只有您一家能生產?
趙彤:不是。但SMC是中國生產量最大的企業。SMC(中國)有限公司與其他外資企業最大的區別是,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國外。
記者:SMC (中國)有限公司知道別的企業的單耗是多少嗎?
趙彤:基本原理一樣,只是生產尺寸、型號不一樣,單耗理論值應該一樣。
記者:SMC(中國)有限公司沒想過具體了解一下?
趙彤: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
其實我們的單耗不是很復雜,不論是理論測算還是現場計量,都比較容易得出結果。而且,我覺得,這么多年與海關一起合作,不管事情多簡單,現場確認也好,理論值也好,可能會有一些理解的偏差,但有一點我必須提出來,就是海關與企業是一種什么關系。是監管與被監管的關系。但是,對企業性質比較了解的話,雙方的信賴非常重要。
我認為,不論什么時候,我們可以這樣想一下。一個跨國公司,這么大的投資,這么大的產量,肯定會有一個長遠的投資思想。你想,有哪個企業為了偷這點稅,從海關監管的牙縫中擠出點什么東西,弄點黃油什么拿出去賣?換句心里話,別的企業我不知道,SMC的老板是絕對沒有心思去想這點事,而且它也絕對沒有這樣一種動機。
所以我總是強調,海關對企業一定要分級管理。而且再可靠再信賴的企業都要隨時抽查。我可以放寬你,但我在監管過程中一旦發現你有偷稅漏稅行為,我就嚴懲、重罰。如果不論重點,什么都查的話,則有可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從記者掌握的資料,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SMC 可以稱為那里的老模范。能夠成為首家與海關聯網企業,就說明了它的資信。去年,SMC 又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北京市國際經貿合作獎”。這樣一個企業,可能對單耗沒有什么想法。但是,記者總擔心單耗標準的準確性,又覺著單耗幅度有空子可鉆。因此,記者又向焦建群主任求證。
記者:海關一方面要求企業建立自己的單耗數據庫,一方面海關又制定了單耗標準。這是怎么回事?
焦建群:由于絕大多數加工企業在海關特定的監管區域外從事加工生產,而且加工的部分成品不能直接出口,還需在國內多個關區間深加工結轉。這就引出企業加工生產的實際單耗,需要由一個或多個海關及海關的多個核定人員通過個人主觀參與予認定和核實。主觀認定會對相同的客觀對象引出不同結論。加工企業也會因種種主客觀原因,在申報單耗時有意無意的偏離實際消耗申報單耗。為了規范加工企業的申報單耗行為,規范統一海關核定單耗的執法行為,使加工企業規范經營,公平競爭,使海關核銷中個人的主觀認定更規范,更統一,更好地反映客觀實際,單耗標準也就必然產生了。它是海關加工貿易規范管理,強化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
記者: 海關制定的單耗標準能反映具體加工企業具體商品的生產實際嗎?
焦建群: 這是大多數企業和海關所擔心的。首先要說明的是,單耗標準不是海關一家制定的。它是家由是由海關總署、國經貿委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牽頭,行業專家參與,在廣泛聽取和采納加工貿易企業和主管地海關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通過嚴格的審定程序,經專家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以國家經貿委和海關總署文件頒布執行的。
無論是國家的還是關區的單耗標準都是以加工企業提供的單耗數據和如實申報加工單耗為前提,在主管地海關下廠反復核查核對單耗的基礎上,由海關保稅核銷人員和該行業有關專家參與起草制定的。它是科學嚴謹的,統一規范的。是加工貿易企業實際加工單耗的反映。
記者:“如實申披”,“據實核銷”是核定單耗的基本原則。單耗標準為什么還有幅度?
焦建群:加工貿易的單耗標準不采用取中間值上下浮動的的表述方法來描述。一律采用最高上限值或最底下限值來描述。凡是涉及進口征稅的加工成品,都要設定單耗標準的最高上限值,而不設最底下限值。目的是防止不法加工企業高報單耗騙核銷。凡是涉及出口征稅的加工成品,單耗標準要設定最高上限值和最低下限值,以防止不法加工企業利用保稅核銷串換國內料件,逃避出口關稅。加工企業和各地海關在單耗標準幅度范圍內按加工企業生產實際申報單耗和核定單耗。即:
涉及進口征稅成品的申報和核定單耗≤最高上限值;
最低下限值≤涉及出口征稅商品的申報和核定單耗≤最高上限值。
單耗標準的幅度既兼顧了加工企業生產相同產品時因設備、技術、工藝、規模、加工批量、人員素質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性。也維護了海關執法的相對統一性。
記者:單耗標準既然規定了幅度,企業申報單耗時不報自己的實際單耗,就報最高上限值,海關就按最高上限值核定行不行?
焦建群:不可以。我們要求企業要如實申報,海關要據實核銷。
單耗標準給定的是海關執法的幅度范圍,為了兼顧所有加工企業的生產實際,在較大范圍內規范海關執法尺度,單耗標準的設限值比大多數成品實際單耗要寬。故其最高上限值不是所有加工企業生產的實際單耗。大多數加工企業的生產實際單耗低于最高上限值。企業一律按最高上限值申報單耗,或海關一律按最高上限值核定單耗的做法,不是加工企業的生產實際反映。這樣做,企業既沒有承擔起應“如實申報”單耗的責任,海關也違背了應“據實核銷”單耗的原則,必然會造成料件的節余和內銷情事的發生。
記者:假設由不同加工企業生產加工同一種瓷器,加工成品的凈耗都是400克/只。各自申披的成品單耗都在該成品單耗標準最高上限值500克/只的范圍內,甲家單耗是450克/只,工藝損耗50克/只,乙家單耗是500克/只,工藝損耗100克/只的話,加工企業之間該不該攀比?海關應如何核定各企業的實際單耗是多少?
焦建群:加工企業加工規格、型號、品種相同的成品時,在原料品質相同,加工設備、工藝技術相同的情況下,單耗之間不該有很大的差別,出現差別互相攀比是正常的,海關希望加工企業之間攀比。不攀比反而不知道真實的是多少。加工相同規格和重量的瓷器,我為什么工藝損耗50克/只就可以,而你的工藝損耗75克/只都不行,非要100克/只?通過企業之間攀比和海關下廠實地核查,把真實的單耗反映出來。例如把乙家那些不應包括在工藝損耗的部分剔除去,再考慮乙家因批量小相對損耗大,單耗達不到450克/只,是生產實際,經專家認定475克/只,是可以做到的,海關即按475克/只核定單耗。理論上講,東西都相同,大家應該差不多。如果你剔出去我沒剔出去,肯定不一樣。·
記者:如果加工企業的實際單耗低于單耗標準最高上限值,能不能節余歸己?
焦建群:不可以。
按照加工企業生產實際核定單耗是海關單耗管理的基本原則。海關無權在正常保稅加工核銷之外,用國家關稅獎勵加工企業。更不存在節余歸己的做法。加工企業通過更新設備、改進工藝、加強管理節省了料件,降低了單耗,本身就降低了成本,取得了利潤,贏得了市場。對這類企業有關部門可根據產業政策、外貿政策和財稅政策予以支持或鼓勵。但企業決不能將保稅料件或成品節余留己,海關也不能以節余歸已放寬核銷標準,造成應征稅款的流失。
記者:如果加工企業不如實申報單耗會受到處罰嗎?
焦建群:企業如偽報單耗,一經查實,根據《海關法》和《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相應偽報單耗處罰的條款,將受到相應處罰。
加工企業在加工過程中,成品的單耗會因種種原因發生多次變化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能成品都生產出來還在變動單耗,成品己出口或結轉還申報不清單耗。加工企業要在向海關正式申請合同核銷時承擔如實申報單耗的法律責任。
背景資料
世界上不少國家在經濟發展時期,采取鼓勵引進外資企業政策,進口料件,保稅加工,返銷出口成品的貿易方式。各國海關的保稅監管模式不盡相同:
一種是先征后退。加工企業進口料件時照章依率征稅,在規定的時間內加工成品復出口予以退稅。貿易方式形同一般貿易,無須海關保稅監營,也無須對料件和成品進行單耗核定和管理。我國目前未采用這種監管模式。
一種是進區保稅。加工企業進口料件進入海關特定的監管區域內保稅加工實行全額保稅,成品出口核銷。如區內區外無外發加工或深加工結轉,無須對料件和成品進行單耗核定和管理。我國現有的出口加工區采用這種保稅監管模式。
一種是擔保制度。加工企業進口料件時,加工企業向海關交納相當于料件稅款等值的擔保金或銀行擔保。如屆時不能加工復出口,海關將擔保金或銀行擔保抵交或劃撥為稅款。我國目前保稅擔保額僅占保稅稅款額的4%,不足以規避海關保稅監管風險。
我國目前這種“滿山放養”的保稅監管模式是其他國家和地區所沒有的。加工企業可在關境內的任何地方經批準后投資建廠,在多個口岸或關區進口或結轉料件和半成品進行加工生產。按加工企業申報的,由外經貿主管部門審批的,經海關備案核定的單耗加工生產,核銷出口。海關對其核銷依據是單耗標準。所以,對單耗的科學管理和準確認定就成為這種監管模式下核定保稅料件的重要手段和依據。我國絕大多數加工企業都是“放養”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外從事保稅加工生產。保稅監管風險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