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化肥行業的形勢的確不容樂觀,以前大家最關注的是化肥價格問題,但現在化肥生產也成了問題,化肥市場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在不斷的顯現出來,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化肥市場化改革。化肥市場化改革問題早在2005年就已提出,當時也提出了草案(征求意見稿),但近年來出于穩定物價的需要,將化肥市場化改革進程大大推遲了。筆者認為,目前化肥市場化改革已出現了比較好的時機,應加快進程。這種好的時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化肥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能確保化肥產量的穩定性。我國化肥生產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生產成本高,市場適應能力差,對優惠政策的依賴性強,如果過早地取消優惠政策,將導致這些企業難以生存,造成化肥產量急劇下降,進而影響農業生產,這是政府部門最擔心的,也是遲遲沒有推進化肥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化肥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它們不論是化肥產量還是市場影響力都非常大,特別是今年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后,造成化肥企業兩極分化現象非常突出,好的企業由于成本控制得好,受益于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經濟效益大幅增加,而差的企業由于成本高,產品的銷售價格上漲不抵成本上漲,生存都非常困難。這樣就為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劣勢企業提供了良好條件,通過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整合,不僅不會造成化肥產量的減少,而且還會增加。
二是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后,取消優惠政策所產生的矛盾不再像過去那樣突出。在2005年7月國家發改委出臺《改革和完善化肥價格調控機制的方案(草案)》,提出要對化肥市場進行方向性改革后,相關部門曾對取消優惠政策給化肥企業及化肥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做過專題調查,其中一個部門得出的結論是:以煤為原料每噸尿素的生產成本平均將增加328—365元,以天然氣為原料每噸尿素生產成本平均將增加383—394元,而另一個部門則認為沒有這么多,全國平均每噸尿素的優惠只有180—200元。前一個部門認為,取消優惠政策后,每噸尿素出廠價將提高到1980—2015元(煤頭企業)及2033—2044(氣頭企業)元,尿素零售成本將增加到2154元—2187元。應該說,當時的尿素價格比較低,尿素出廠價不過1600—1700元的水平,一下子成本或價格要增加300、400元,相當于要提高18%—28%,不論是化肥生產企業還是化肥市場影響都比較大,但現在的尿素出廠價格已高達2300元左右,增加 300、400元的成本或價格影響就會小得多,因為基數大了,只相當于13%—17%。
從近幾年特別是今年的化肥市場情況看,現行的化肥運行機制確實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農民保護不力,盡管政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限價根本限不住,農民成為目前這種機制最大的受害者,一些化肥生產企業及經銷商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筆者認為,既然限不住,還不如放開化肥價格,逐步取消對化肥企業的優惠政策,把給生產企業的這部分優惠直接補貼給農民,讓農民得實惠。放開了化肥價格后,一些優勢企業看到有利可圖,肯定會加大化肥產量,然后通過市場競爭,化肥價格肯定會降下去或者維持在一個合理價格水平,農民既得到了補貼,又能以比較合理的價位買到化肥,這實際上對農民來說是最有利的。現在搞限價,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在農民,但實際上農民很難享受得到,只得了個空名聲,空“保護”。
筆者認為,同前幾年相比,我國的化肥市場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化肥市場化改革的化肥市場化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化肥市場化改革步伐必須加快。
一是化肥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能確保化肥產量的穩定性。我國化肥生產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生產成本高,市場適應能力差,對優惠政策的依賴性強,如果過早地取消優惠政策,將導致這些企業難以生存,造成化肥產量急劇下降,進而影響農業生產,這是政府部門最擔心的,也是遲遲沒有推進化肥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化肥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它們不論是化肥產量還是市場影響力都非常大,特別是今年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后,造成化肥企業兩極分化現象非常突出,好的企業由于成本控制得好,受益于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經濟效益大幅增加,而差的企業由于成本高,產品的銷售價格上漲不抵成本上漲,生存都非常困難。這樣就為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劣勢企業提供了良好條件,通過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整合,不僅不會造成化肥產量的減少,而且還會增加。
二是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后,取消優惠政策所產生的矛盾不再像過去那樣突出。在2005年7月國家發改委出臺《改革和完善化肥價格調控機制的方案(草案)》,提出要對化肥市場進行方向性改革后,相關部門曾對取消優惠政策給化肥企業及化肥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做過專題調查,其中一個部門得出的結論是:以煤為原料每噸尿素的生產成本平均將增加328—365元,以天然氣為原料每噸尿素生產成本平均將增加383—394元,而另一個部門則認為沒有這么多,全國平均每噸尿素的優惠只有180—200元。前一個部門認為,取消優惠政策后,每噸尿素出廠價將提高到1980—2015元(煤頭企業)及2033—2044(氣頭企業)元,尿素零售成本將增加到2154元—2187元。應該說,當時的尿素價格比較低,尿素出廠價不過1600—1700元的水平,一下子成本或價格要增加300、400元,相當于要提高18%—28%,不論是化肥生產企業還是化肥市場影響都比較大,但現在的尿素出廠價格已高達2300元左右,增加 300、400元的成本或價格影響就會小得多,因為基數大了,只相當于13%—17%。
從近幾年特別是今年的化肥市場情況看,現行的化肥運行機制確實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農民保護不力,盡管政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限價根本限不住,農民成為目前這種機制最大的受害者,一些化肥生產企業及經銷商成為最大的受益者。筆者認為,既然限不住,還不如放開化肥價格,逐步取消對化肥企業的優惠政策,把給生產企業的這部分優惠直接補貼給農民,讓農民得實惠。放開了化肥價格后,一些優勢企業看到有利可圖,肯定會加大化肥產量,然后通過市場競爭,化肥價格肯定會降下去或者維持在一個合理價格水平,農民既得到了補貼,又能以比較合理的價位買到化肥,這實際上對農民來說是最有利的。現在搞限價,表面看起來是為了在農民,但實際上農民很難享受得到,只得了個空名聲,空“保護”。
筆者認為,同前幾年相比,我國的化肥市場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化肥市場化改革的化肥市場化的條件已基本成熟,化肥市場化改革步伐必須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