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市場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日前發布了《中國工程塑料市場》報告,認為在經歷了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隨著宏觀經濟控制力度加大、國際原油價格飆升以及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等多重影響,中國工程塑料市場增長速度預計也將有所放緩,但發展潛力依舊巨大。
2006年,中國工程塑料市場銷售額大約在55億美元,產量為150萬噸左右,較2004年113 萬噸的產量大幅增長了約32.7%,銷售額更是相應增加了約63%。而到2013年產量將達290萬噸左右,銷售額預計約115億美元。工程塑料憑借其優越的機械性能、耐溫耐候性、耐化學腐蝕性等被廣泛的應用,并且越來越多的取代金屬用作結構材料。
目前,電器是國內工程塑料第一大下游應用領域,約占市場總消費量的29.4%,其次為工業機械領域,汽車行業正逐漸成為工程塑料的又一大重要下游行業。憑借其卓越的機械性能以及耐摩擦性,工程塑料被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所采用,需求量約占市場總量的 10.2%,但這一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此外,工程塑料也被廣泛的用于包裝、建筑、紡織等行業。就工程塑料各品種而言,在各個市場的情況也有所不同。
聚酰胺(PA)國內大多是化纖級,僅有一小部分為工程塑料。目前PA主要規格有PA6和PA66,大約占我國PA總消費量的90%左右。PA塑料被廣泛的應用于汽車制造以及電子電氣領域,其中每輛汽車的PA塑料用量大約在3.6~4.0千克。2007 年,PA塑料約占五大通用工程塑料總消費量的18.2%,隨著國內對PA塑料需求的不斷增加,預計PA塑料在通用塑料中所占的比重將繼續提高。國產PA塑料仍然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每年都有大量PA塑料,特別是高價值高性能的PA工程塑料,進口到中國市場。
聚碳酸酯(PC)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最大的一個種類,2007年國內消費量占五大通用工程塑料總消費量的54.8%。預計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PC仍將是國內最主要的通用工程塑料種類,但是隨著其他工程塑料的迅速發展,PC的比重將緩慢下滑。目前,國內本土企業生產的PC塑料由于產能不足且質量不能完全滿足下游廠家需求,因此跨國企業對中國PC市場表現出濃厚的投資興趣,多套生產裝置已經或者即將建成投產,預計至2009年將進一步擴能至10萬噸左右。
聚甲醛(POM)具有可與某些金屬相媲美的強度和硬度,通常被用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部位,廣泛的應用于電子、汽車以及機械等行業。國內POM廠家的產能遠遠不能滿足國內下游廠家的需求,每年均有相當量的POM從國外進口,這也刺激了國外企業投資國內 POM裝置的熱情。國內POM市場基本為國外企業所壟斷。
聚酯(以PBT為代表)在強度、耐熱性、尺寸穩定性以及耐腐蝕性等方面均表現出優越的性能,多被用于電子、汽車、通訊設備以及精密儀器等領域。目前國內PBT的自給率大約在50%左右。
改性聚苯醚(MPPO)具有突出的物理機械性能、耐熱性以及尺寸穩定性,在汽車、電子、辦公用品、機械、航空以及軍事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GE是全球MPPO最大生產商,掌握著MPPO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全球市場份額高達80%左右。而國內 MPPO生產技術與國外先進國家差距十分明顯,僅有個別廠家依靠進口聚苯醚(PPO)來生產MPPO,但是PPO原料供應緊張以及生產技術壁壘等問題,國內供不應求的情況依然十分嚴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預測,中國工程塑料市場仍會持續發展,但整體擴張速度將有所放緩,這主要是由于國內市場促進因素及限制因素的共同影響所致。一方面,國內市場需求依舊表現強勁,特別是汽車行業的快速擴張帶動了對工程塑料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另外隨著工程塑料性能的不斷提升,應用領域亦將得以持續拓寬。中國工程塑料市場的廣大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資環境仍將吸引國內外公司的持續投資。另一方面,原油以及原材料價格持續高漲使得工程塑料生產廠家利潤空間不斷受到擠壓,而且國內工程塑料行業由于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產品多以中低端為主,市場競爭力不強,售價較低,這無疑對中國工程塑料行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