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沙特阿美高級副總裁赫里德·布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2010年沙特阿美公司將每天向中石化提供100萬桶原油。
這是胡錦濤主席訪沙結束后,沙特阿美對“任何時候都保證對中國原油供應”承諾的解讀,赫里德·布彥是該公司負責市場營銷和國際業務的最高級別官員。2007年中石化從沙特阿美進口原油2300萬噸,即46萬桶/天,而2008年則進口了3600萬噸,即72萬桶/天,增幅高達56%。
中石化是我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商,每年原油進口量占全國總進口量的70%以上;沙特阿美是由沙特政府控股的、全球最大原油供應商。
“地緣政治的變化和金融市場的動蕩,使得兩國政府對未來考慮得更為深遠。在此時刻中沙的合作無疑具有戰略性質:中國的部分外匯儲備將變為原油儲備,沙特則穩固了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有中國社科院專家指出。
原油換市場
2月7日,一個12人的中國學生參觀團悄然抵達沙特阿美總部所在地——達蘭,他們來自北京和四川都江堰地震災區,整個參觀團的所有費用均由沙特阿美公司贊助。
在沙特期間,這些學生不但會覲見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參觀沙特阿美總部、了解該公司的發展歷史,而且還被專門安排在2月10日迎接胡主席的隊伍中。
“時間上的重合顯然不是偶然性的,沙特阿美太需要中國這個大客戶了。”一位中石化駐沙特官員肯定地說:“由于眾所周知的地緣政治因素,沙特必須分散部分市場風險。”
但出于同樣的原因,中國也需要來自沙特的支持,即便僅僅是為了保障本國原油的供應渠道的通暢。
“國內成品油消費量不斷增大,如果僅僅通過貿易的方式保障供給顯然是不安全的,尤其是目前60%以上進口原油來自中東地區。”有中石化咨詢公司高層表示。
2004年前后中央政府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實現中國原油供應的戰略安全,其中以市場換取油源被認為是最為安全可靠的一種模式。
“目前看來,中國企業獲取海外資源無外乎三種模式:1通過投資的方式獲取產油國的份額油,如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的項目;2收購對方石油企業股權,如中海油收購優尼科;3以市場換油源,簽署長期的貿易供貨合同。”那位中石化咨詢公司高層說:“從幾年來的實踐經驗看,前兩種方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第三種方式更適合中國的國情。”
因此2006年以后,中央政府同意中石化與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及沙特阿美等原油供應商就合資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進行談判,而合資模式參照的范本就是沙特阿美、埃克森美孚與中石化合資建立的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
據了解,2000年11月中石化與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共同簽署了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聯合可行性報告的協議。三方計劃在福建煉化原有基礎上,建成擁有12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80萬噸/年乙烯產能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其中中石化持股50%,兩家外資公司各持有25%股份;項目建成后,2007年三家公司又合資成立了成品油銷售公司,并最終使得該合資案的總投資額達到了50億美元。
通過這個項目,沙特阿美在華市場份額暴增:2000年它對華出口原油僅573萬噸,2007年即達到2300萬噸,在福建煉化投產后的第二年(2008年)更達到了3600萬噸,占當年中國總進口量的20%,其中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所加工原油均由中石化從沙特阿美采購。
“福建煉化一體化令兩家外資公司以一個合資平臺成功嵌入中國的煉油、化工和成品油銷售三個市場。”那位中石化咨詢公司高層表示:“三方都認為這是成功的范例,中方通過合資的形式成功實現中國石化的海外上市(埃克森美孚在中國石化上市前即買入該公司部分股份),并獲取了穩定的石油供應;而外方也獲得進入中國市場最直接的渠道。”
卻步青島煉油
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是中國成品油市場開放進程中唯一的案例,在其后與中石化就青島煉油項目的合資談判中,沙特阿美在2008年卻最終決定退出了。
對此說法,赫里德·布彥在接受專訪時予以默認。
“毋用置疑,中國對于石油及其煉制產品的需求長期上看是增長的。 沙特阿美繼續和我們在中石化的朋友們合作尋求石油價值鏈各環節的增長的需要。青島或許也是我們諸多努力中的一部分,在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其他的機會。”他狡猾地沖記者笑笑。
那么它為什么不再投資青島煉油項目呢?
青島煉油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元,擁有1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及石油等大型化工品生產裝置。由于毗鄰黃海,又身處經濟發達地區山東,使得這個項目自規劃伊始即被各方投資者所關注。
“可是誰也不愿意把錢投到一個虧損的項目中。”有沙特阿美中國公司的官員說。
據了解,由于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問題,2008年以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嚴重倒掛,并導致國內煉油行業整體虧損,全行業虧損額高達1493億元,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也未能幸免。
“截至去年6月公司營運一周年時,公司銷售額逾100億元,但由于按國家規定的出廠價格供應成品油,所以公司同國內企業一樣出現了嚴重的倒掛、巨額的虧損。”有中石化派駐該公司的高管稱:“而其后的經營狀況也和同行大同小異,全年算下來是虧損的。”
在此次胡主席訪沙期間,沙特阿美又將目光瞄準了中國的原油儲備項目。據悉此次的合作對象仍是中石化。
中石化刊物披露,即便第一批4個石油儲備基地全部注滿油,我國原油總儲備能力也只能滿足16天的需求,加上全國石油系統內部商用石油儲備為21天的要求,總計儲備能力才為37天用量。這距實現國家發改委提出的“2020年達到相當于90天進口量”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因此中國原油進口的沖動仍很巨大。
“沙特阿美的目標就是把油長期穩定地賣給中國,至于是什么項目,這并不重要。”上述沙特阿美中國公司官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