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財政部在其網站掛文《關于當前應對金融危機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外部環境惡化、投資風險加劇、資產質量下降、財務負擔加重等問題,要求企業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財務風險的能力。
其中近期為市場關注的企業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的問題,再度被財政部著重強調。意見指出,應切實加強企業金融衍生品投資管理。根據企業主營業務發展需要,審慎從事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投資;健全企業內部金融衍生品投資控制制度,完善管理和決策程序,杜絕金融衍生品投機行為。
“財政部再出文件,說明一些企業仍然面臨比較大的虧損。”14日,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表示。
此前央企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爆出巨額虧損,國資委自2月下旬已要求央企進行清理工作,有重大虧損的合約進行平倉或減倉。記者近日了解到,一些央企已經著手籌備減少損失,但面對復雜的衍生品合約,企業的清理工作面臨時機難抉、平倉成本大、反向平倉難以進行等阻礙。
央企的三重門
由于央企投資的衍生品種類不同,其清理的方面也有不同特點。
一家中資股份制銀行的資金部人士表示,央企大致面臨三種情況:新的衍生品投資不能再做;二是需要市值重估的合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退出;第三種是已經發生實際虧損的衍生品合約,則要想方設法盡快退出。
事實上,近期原油價格攀升和外匯匯率的變動正影響著一些此前浮虧的合約的價值。由于國資委在通知中并未針對具體的合約提出要求,企業在執行時可以有一定靈活性。
如國航在2月27日公告所示,按照國航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合約數量和價位,在考慮合約剩余期間減少的基礎上,若油價較2008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分別上升10%、20%、30%,則2009年12月31日的公允價值損失將分別較2008 年12月31日減少32億元、38億元、44 億元。而東方航空[5.83 1.75%]業也有近似的公告顯示其衍生品合約價值的變化。
有航空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一些航空企業已經成立專家小組應對此事,考慮到油價走勢對合約價值影響以及部分合約面臨到期的情況,浮虧的合約很可能不會再做平倉或減倉。
相比之下,一些已形成實際損失的合約,平倉更為緊迫。
此前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李伏安曾表示,國資委的通知將令更多購買了與歐元CMS掛鉤的利率衍生品暴露出虧損。而一位熟悉銀行對公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上述種類的衍生產品在去年歐元區利率倒掛時已形成實際虧損,盡管目前歐元區正處于降息周期,暫時沒有再度倒掛風險,但這些合約簽訂期限很多長達十年,因此仍面臨風險,其要求被平倉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資金管理網高杰向記者表示,在國資委和財政部的兩份文件影響下,“中字頭”的企業目前在財務風險管理上明顯更為謹慎。但對這些企業而言,明白自己真正的風險所在,選擇適合的避險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對旗下企業進行風險管理,是問題的關鍵。
平倉權操于人手
上述上市企業的財務總監表示,雖然通知要求對一些合約進行平倉,但是退出這些交易,還是要看合約的對方是否愿意。“在一些合約里國內企業沒有終止的權利,而是掌握在外方手中;而另一些合約企業平倉的成本很大;一些則因為設計復雜,若想進行反向平倉,卻面臨買不到相反合約的情況。”
在國資委進一步加強央企金融衍生業務監管通知中,“認真組織清理工作”這一規定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提出了不同的清理要求。
其中針對境外期貨業務持證企業,通知要求對于超范圍經營、持倉規模過大、持倉時間過長等投機業務,應當立即停止,并限期退出;針對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已經開展的業務,應補辦審批手續,現階段逐步減少倉位或平倉;而對風險高、已經較大浮虧的業務,國資委要求加強倉位管理,不得加倉或挪盤擴大風險;對于套期保值范圍內的,暫未虧損但不確定性大的,要求建立盯市制度,適時減倉。
但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復雜多樣性加大了經營和監管的難度。國資委副主任李偉曾表示,當前衍生產品的新種類越來越豐富,衍生產品設計日益靈活,種類繁多,幾乎到了“量身定做”地步。例如銀行完全可以根據客戶所要求的時間、金額、杠桿比率、價格、風險級別等參數為客戶設計衍生產品。而與之相伴隨的是,對衍生品管理和監管難度也越來越大。
一家大型銀行的衍生品交易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已聽到一些企業在為清理工作準備,“清理的難點在于該如何平倉。一些企業正和銀行研究討論具體的退出方案:究竟是全部平倉,還是部分平倉,退出的時機如何選擇。對于市場估值正在變動的合約而言,選擇退出的時機尤為重要。”
上述人士表示,除了復雜的衍生品合約,考慮平倉或減倉的衍生品合約中還包括了帶敲出條件的遠期和簡單的外匯遠期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