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前一天,上海世博會園區最大的單體工程——世博軸的關鍵性節點建成:首批兩個“陽光谷”落成,兩張頂棚膜結構啟動拉張。“陽光谷”的設計施工創出世界第一,頂棚膜結構為世界最大,在國內首次采用了具有自潔功能的加強型PTFE碳素纖維材料,使用壽命可超過100 年。此外,透明玻璃與金屬架連接處采用了高性能硅橡膠和化學黏合劑。
據介紹,世博軸是2010年世博會園區內一條1045米長、130米寬的立體交通通道,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如同一條“主動脈”從園區主入口延至浦江邊的慶典廣場。世博會期間,它是園區空間景觀和人流交通的主軸線;世博會后將作為城市中巨大的景觀軸線和標志物得以永久保留。
上海世博會總建筑師沈迪向記者介紹,世博軸的設計突破傳統概念,對地上兩層、地下兩層的設計進行全新探索。6個高40米、上口徑約90米的巨型圓錐狀的 “陽光谷”,分別分布在世博軸的入口及中部,其獨特形態能夠將陽光自然引入地下,既利于空氣質量的提高,又能節省人工照明帶來的能源消耗。考慮到明年5月至10月世博會舉辦期間為夏季,為觀眾遮陽所設計的世博軸頂棚為長約800米、寬約90米的白色巨型大跨索膜結構,總展開面積達7萬平方米,每片膜單片面積1800平方米,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通過科技攻關,科研人員解決了膜材料安全系數的取值、風荷載取值和計算方法等難題,實現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張拉式索膜結構的設計施工。膜結構的碳素纖維材料大多來自進口,也有部分國產。
生機盎然的世博軸“陽光谷”和頂棚膜結構還憑借三大生態技術營造了冬暖夏涼的宜人環境。一是利用靠近黃浦江的特點,用大口徑取水管抽取黃浦江水,世博軸地下設置江水源熱泵與江水進行能量交換,提供空調能源;二是在基礎樁鋪設了700千米長的塑料管道,巧妙利用地下可再生能源與地源熱泵系統熱交換提供空調能源;三是“陽光谷”除采光外,還具有收集雨水功能,收集的雨水儲存在地下室底板,用于灌溉綠化與沖洗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