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越南煤生意接近20年,楊邦沒想到今年求購越南煤客戶如此之多。
“先前只是廣西、廣東客戶,但現在湖北、寧波、福建等地電廠、水泥廠都在向我詢價。”楊邦身為廣西東興市嘉鑫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其上半年經營越南煤40多萬噸,幾近與去年進口量持平,“23日中午還和越南客戶吃飯,初步計劃下半年再做50萬噸左右”。
楊邦僅僅是上半年國內煤炭進口火爆的中間商縮影。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進口4827萬噸,已超過去年全年進口量,同比增長126%;凈進口煤炭近4000萬噸,較去年同期394萬噸劇增8倍多。
在北京長貿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騰看來,上半年略顯瘋狂的煤炭進口格局,已出現兩重轉變:其一,焦煤進口占據比例越加增大;其二,南北進口格局稍有改變,傳統煤炭進口省(區)市三強、甚至五強位置均有所改變,如上半年進口三強分別為廣東、北京及廣西,而傳統三強為廣東、廣西、福建。福建現今甚至跌出五名開外。
煤炭進口格局之變
據統計,我國上半年各月煤炭進口量分別如下:1月299萬噸、2月488萬噸、3月572萬噸、4月份916萬噸、5月943萬噸、6月1607萬噸。6月份進口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增長近5倍。
“五大電力集團對于國外動力煤的要求固然高漲,但鋼企對于進口焦煤的態度更加熾熱,焦煤是主要推漲因素。”黃騰稱。黃騰看來,今年一季度,品質相仿的國外煉焦煤到岸價比之國內少200多元人民幣,價差甚至一度超過250元,巨大價差刺激鋼鐵企業與海外煉焦煤供應商簽訂了現貨合同,“這部分合同多是3-6個月或是半年期,于是導致上半年特別是6月份進口量大增”。
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煉焦煤128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4倍,占據煤炭進口量的26.7%。6月,中國煉焦煤的進口攀升至歷史最高位,達到463萬噸,同比增長約7倍。
焦煤進口使得煤炭進口格局悄然生變。數據顯示,2008年廣東、廣西、福建煤炭進口占據全國進口量的64%。但1-6月,傳統進口三省煤炭進口量分別為1170萬噸、484.6萬噸和183萬噸,急速下跌到38%,直墜近30個百分點。
與之相比,北京(含中央在京單位)1-5月份進口煤炭568萬噸,增長3倍,成功躍居第二位。其它省方面,上半年,內蒙古呼和浩特海關各口岸進口蒙古煤炭規模達223.19萬噸,山東僅日照港[7.42 6.61%]進口焦煤200多萬噸,河北省進口煤194.1萬噸,遼寧僅營口鲅魚圈港就進口煤炭176.46萬噸。
福建上半年進口量已追近2008年全年338.5萬噸的水平,但仍舊落后于新的追兵:北京、山東、內蒙古、河北及遼寧等省。
黃騰解釋,北京進口居第二位的原因或許源于許多進出口公司就在北京,報關地即選擇北京,“但實際不是在北京用,而是供應附近鋼廠與電廠,特別是河北的鋼廠對焦煤的需求量很大”。
今年之前,由于距離因素,我國多從澳大利亞、印尼與越南進口煤炭,上述三國供應煤炭量占據國內煤炭進口的八成之多,但廣州港上半年僅俄羅斯煤即占進口量的17%。
楊邦對記者表示,依其對其它煤商的經驗交流,蒙古、俄羅斯煤炭進口量每月俱增,其地域也擴至全國沿海省份。“事實上,我們的客戶已遠至浙江、湖北等地,甚至江蘇常熟的廠家都會從越南進口煤炭,突破以往澳大利亞及東南亞煤炭只能抵達寧波才不虧本的常規。”
下半年進口迷局
滿洲里口岸6月份進口量8.7萬噸,占據上半年進口量的73.7%。截至7月份上旬已進口煤炭3.4萬噸,該口岸據此預計7月將創進口量新高。
溫州港務局人士證實,6月份該港口曾進口首批1.59萬噸俄羅斯優質無煙煤,創下歷史先河。臺州方面,除了傳統進口地印度尼西亞外,今年還增加了俄羅斯和澳大利亞。
“但下半年進口的多與少目前尚無法判斷,譬如現在越南煤價格高漲,遠至浙江的客戶,都很難再做。”楊邦稱,越南煤炭總公司在國內有較多商業人士“潛伏”,對中國需求知根知底,“關鍵還是要看大型用戶特別是五大電力集團的進口量”。
華能集團人士證實,從今年二季度開始,華能每月煤炭進口量都超過100萬噸。華銀國際據此預測,僅該集團的沿海地區發電廠今年的進口煤量就將超過1500萬噸,占據其15個沿海地區發電廠去年總耗煤量的1/3。
黃騰則預測,下半年進口勢頭或會略減。其依據是,國內企業與外國煤企簽訂煤炭合同多為3-6個月,且多在年初簽訂,“所以9月份后會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俄羅斯、蒙古、越南及印尼等國正在加大對中國煤炭出口的力度。新近俄羅斯在太平洋[20.24 -0.30%]區域增開一煤炭碼頭——瓦尼諾煤炭碼頭,計劃今年出口煤炭350萬-400萬噸,到2012年增加至1200萬噸,以提高對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的煤炭供應能力。
4月19日,越南總理阮晉勇在拜會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時表示,今年越南將向廣東出口2000萬噸煤炭,越南政府不會對該國煤炭開采和出口設限。
黃騰認為,企業以逐利為目標,由于6月份國際煤價高漲,加上海運費上調,國際煤到國內已不具備優勢,加之國際需求回暖,“未來11、12月份煤炭的進口情況,需要看國內外煤價存在一定的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