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政府提振新能源經濟的政策頻頻下發。受積極信號的鼓舞,尚未擺脫金融危機陰影的光伏產業,似乎又在醞釀新一輪投資高潮。
“盡管光伏產業受危機影響比較大,但是現在政策很好,從長遠看,新能源必定會發展起來,所以大家還是很看好。”福建泉州一位企業主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他除了繼續做自己的老本行制鞋以外,現在已經涉足光伏領域,并表示如果發展良好,未來會考慮完全轉型。據了解,類似前述企業主的人并不在少數。
不僅僅是企業,各個地區也紛紛跑馬圈地。6月27日至6月28日,中國光伏產業(安陽)高層論壇在湖南安陽市舉辦,“中國光伏產業示范基地”亦花落于此。此前,安陽就提出打造以光伏產業為核心的新能源谷,預計到2015年,光伏產業的年產值將達1500億元。而河南另一地區洛陽高新區在今年1月已被河南省科技廳批準為“硅材料光伏特色產業基地”。
不僅僅在河南,全國各省市均有動作。寧夏石嘴山市提出,打造光伏產業基地;江西南昌與新余則在加強區域合作基礎上,提出“攜手打造世界光伏產業基地”的口號……
“沒有人愿意錯過當下的時機,放棄搶占更多更好的資源高地。”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林伯強此前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包括五大電力在內的各大企業也加入了新能源的掘金隊伍,目前各自的風電、光電項目都在加速落子。
專家們甚至把光伏產業作為千年產業,認為發展潛力巨大。而當下不斷出臺的新政,更著實讓市場投資者感到興奮。
7月21日,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決定綜合采取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并計劃在2至3年內,采取財政補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此前建筑物光伏扶持項目納入“金太陽”光伏示范工程。
在今年3月23日,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推出“太陽能屋頂計劃”,鼓勵城市光電建筑一體化應用,決定對符合條件的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給予最高20元/瓦的補貼。此外,日前,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也發出通知,國家將撥款22億元人民幣用于2008年下半年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未來,國家對新能源的扶持細則還將不斷公布。
種種預期相加,光伏在市場仍被奉為“朝陽產業”,投產勢頭有增無減。但我國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并未就此解決。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與企業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于志成多次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外需急劇下滑,內需尚未啟動,我國光伏產業仍然面臨困境。由于國內光伏產業與市場的嚴重脫節,光伏發電速度發展緩慢,加上技術不夠成熟,發電成本相對偏高,真正并網的太陽能光伏市場遠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