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 月份以來,山西省焦炭銷售價格每噸有20~30元不等的漲幅。然而,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本輪焦炭價格上漲屬于短期行情,不具有持續性。中國煉焦行業協會也對后期的焦炭市場作出預測:受鋼鐵產能過剩和焦煤資源稀缺雙重作用,2010年焦炭行業仍將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
目前,鋼鐵企業頻頻向上游延伸產業鏈,自辦焦化廠,憑借其自身的技術、資金優勢沖擊獨立焦化企業。我國去年消費焦炭3億噸,而焦炭產能超過4億噸,整體產能利用率不到75%,獨立焦化企業產能和煤炭企業焦化產能利用率平均為60%。社會資源存在著嚴重浪費,許多人對獨立焦企的前景并不看好。而山西省90%的焦化企業是民營企業,90%以上是獨立焦化廠。在全行業長期處于不景氣的情況下,山西獨立焦化企業是否失去了競爭優勢?11月23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山西省焦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田波。
地利:傳統優勢依舊
田波介紹,目前,山西省焦炭年產能約為1.6億噸,居全國首位。此外,產能較大的地區有山東、河北和內蒙古。由于各地煉焦煤資源的差異較大,焦炭質量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只有山西能夠依靠境內煉焦煤資源產出一級、二級及鑄造焦,而其他地區則須依靠境外調入部分煤種才能生產出優質的冶金焦。
現在比較“流行”的做法是鋼鐵企業自辦焦化廠。但鋼鐵企業焦化廠大多數建在東部沿海地區,煉焦用煤完全依靠外部調入。聯合鋼鐵企業自產90萬噸冶金焦與外采購90萬噸冶金焦相比,需要多占用50萬噸運力。噸煤運輸成本按120元計,則每年需要多支付6000萬元的運輸成本。此外,由于原料煤為粉狀散料,其途耗大于2.5%。與之相比,山西省獨立焦化企業多建在內陸富煤地區,煉焦所需用煤的70%能在80千米范圍內解決,運輸成本要低得多。
焦爐煤氣:競爭力漸顯
最近一段時間,包括山西省在內的許多省份都出現了天然氣供應短缺問題。因此,焦化企業的副產品焦爐煤氣也顯示出明顯的競爭優勢。田波表示,每生產1噸焦炭大約可產生400立方米的焦爐煤氣,而焦爐煤氣成分主要為氫氣、甲烷,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優質二次能源,也是生產甲醇、氫氣、甲烷的優質原料。
獨立焦企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焦爐煤氣,大約有45%被焦爐自身消耗,一個100萬噸規模的焦化廠年可剩余2.2億立方米焦爐煤氣。焦爐煤氣等效熱量排放二氧化碳僅為天然氣的60%,深度凈化后的焦爐煤氣作為城市燃氣,是優于天然氣的優質燃氣。
田波介紹:“將獨立焦化企業較集中的剩余焦爐煤氣深度凈化后,直接并入西氣東輸管線,其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完全可與鋼鐵企業自配焦化廠焦爐煤氣的利用價值相媲美。”現在,我國進口天然氣口岸價達2元/立方米,再輸送到中東部用戶,其成本價超過3元/立方米。一個年產100萬噸焦炭的焦化廠,年剩余焦爐煤氣相當于1億立方米天然氣,目前中西部地區焦化企業可用剩余煤氣超過100億立方米。將獨立焦化企業剩余焦爐煤氣用于生產甲醇和煤制甲醇,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重組:未來大有可為
山西省內獨立焦化企業多數建在煉焦煤源地,煉焦煤品種齊全、質量較好,煤炭采購成本低,但山西省獨立焦化企業發展也存在著規模普遍偏小、不利于剩余焦爐煤氣的綜合利用、焦爐煤氣沒有深度凈化等諸多劣勢。
對于山西省獨立焦化企業的出路問題,專家認為,除了與鋼鐵企業聯合組建大型焦化廠,實現煤焦鋼聯合以外,還應在產能不擴大的前提下進行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形成規模、技術優勢。
此外,政府及行業協會應鼓勵焦化企業深度凈化剩余焦爐煤氣,允許剩余焦爐煤氣并入國家天然氣西氣東輸管網,給予同質同價政策。對于距西氣東輸管網較遠的焦化企業來說,應鼓勵其將剩余焦爐煤氣深度凈化后作為區域燃氣供應,或將焦爐氣制甲醇技術與干熄焦技術相結合進行剩余焦爐煤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