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月26日從河南煤化集團中原大化公司獲悉,中原大化化肥裝置原料路線改造的初步設計方案正在進行交流論證。若方案實施,中原大化化肥裝置將改用煤作原料。
據記者了解,該工程總投資約30億元,建設空氣分離、煤氣化、氣體壓縮、污水處理、氨合成等工藝單元。項目實施后,不僅可以較好地穩定生產,大大提高合成氨的產量,而且將為進一步拉長產品鏈條、壯大公司實力創造條件。同時,公司將利用現有煤化工裝置的合成氣,嫁接建設乙二醇項目,實現“一頭兩尾”,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培育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原大化的合成氨、尿素裝置是國內成套引進的第18套節能型大化肥生產裝置,以天然氣為主要原料,年需天然氣約4億立方米。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中原大化的年供氣量逐年減少,到2008年,中原大化全年天然氣供應僅有2.1億立方米,裝置平均只能維持50%的負荷運行,天然氣供應不足已成為制約中原大化發展的瓶頸問題。
2008年以來,為了改變天然氣供應不足的狀況,該公司多方開辟新氣源,由中原油田單一供氣轉變為中石化華北局、中石油和中原油田三方聯合供氣,多渠道供氣格局初步形成,全年累計獲得供氣2.98億立方米。
氣量雖有提高,但中原大化的干部職工卻高興不起來。2009年中原大化從外部市場購進的天然氣氣價接近市場價,加上高昂的管道輸送費用,公司為此全年增加支出2億多元。而且,天然氣的價格仍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因此,中原大化從2009年下半年以來,著手籌劃原料路線氣改煤項目。
由于中原大化已加盟河南煤化集團,該集團下屬的永煤公司、焦作煤業公司、鶴壁煤業公司都可為中原大化提供充足的原料煤。
河南煤化中原大化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隨著天氣回暖,天然氣緊缺狀況有所緩解,企業用氣量的80%已經可以得到滿足。但是從近年的情況來看,天然氣緊缺將是長期趨勢,因此該公司仍在加緊論證,爭取盡快實施原料路線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