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開發熱潮中應運而生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通過投資新建、收購兼并、內部重組等多種途徑,使其所屬的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發展到58個,形成了“煤炭開發、煤化工”兩大主業和“建筑施工、機械制造、電力、物流、金融服務”等相關多元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尤其是近三年來,呈現出“兩年翻一番”的發展速度,增速居全省國有大型企業之首,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9年,陜煤化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21億元,比2006年凈增208.9億元;職工年人均收入42746元,比2006年凈增了24229元;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15,創歷史最好水平;在2009年度中國企業500強中排第243位,比上年度提高66位,并首次進入中國效益200佳,在陜西入圍的9戶企業中名列前茅。
陜煤化集團加大安全教育培訓力度,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狠抓瓦斯治理和綜合利用,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強化安全基礎管理考核等措施,保持了安全生產整體穩定的態勢。同時不斷加大老礦的技術改造力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了94%,綜掘機械化程度達到了75%,企業安全生產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幅提高。
近三年來,陜煤化集團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重點項目投資累計達478億元,建設項目60余個。在煤化工主導產業上,他們制定了建設“大焦化、大鹽化、大甲醇”的產業發展目標。圍繞“大焦化”建設,通過整合兼并,淘汰落后產能,同時,還延伸甲醇下游產品、開發精細化工產品延伸產業鏈。以甲醇為主要原料的渭化三期醋酐聯產醋酸項目、東陳100萬噸二甲醚項目陸續開工。
在體制創新中,陜煤化集團在平穩關閉15個破產項目的基礎上,加快內部產業整合,構建起專業化運營平臺和區域化相結合的大集團體制。在新項目建設和并購重組中,把引進資金、項目和管理相結合,創造了“三峽”、“北元”模式的混合經濟新路子。他們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授信額度大幅增加,僅2009年一年就融資260多億元。
在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中,陜煤化集團大力發展低碳經濟。通過實施節能減排工程、完善產業鏈、加大瓦斯綜合治理利用、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措施,使企業萬元產值能耗降為1.25噸標準煤。
集團建立了企業效益與職工收入共同增長機制,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三年救助困難職工及學生累計80182戶、8615人次,發放慰問金、助學金5128萬元。在基本完成沉陷治理13462戶100萬平方米安置工程的基礎上,又開始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程,計劃投資90多億元,建成職工住房494萬平方米,安置職工75397戶。近兩年累計為社會捐款1.1億元,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今年上半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25.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8.27億元;實現利潤35.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盈23.36億元。預計全年將實現超過500億元的銷售收入,將在2008年的基礎上再造一個“陜西煤業化工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