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獲悉,該省將以國家實施大型飛機、載人航天、新型船舶和發展新能源為機遇,著力做大做強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五大新材料,實現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到2015年新材料產業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
據介紹,《陜西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0年~2015年)》提出,陜西省將統籌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的科技力量,攻克新材料關鍵技術,加快推進一批重點產業化項目,組織實施20大產業工程,構建碳纖維、硅材料等四大核心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培育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15年,陜西省碳纖維及制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將達到10%,多晶硅與單晶硅產量將占國內30%以上。
具體措施有:一是做精高性能結構材料產業,實施鈦及鈦合金材料、鈦部件、鈦終端應用產品、鈦材料專用設備和高性能鎂合金等五大產業工程;二是做大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組織實施碳纖維材料、碳纖維制品和陶瓷基復合材料三大產業工程,在碳纖維材料T300的基礎上加快T400及以上級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構筑多元化、規模化碳纖維材料產業鏈;三是做強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實施電子級晶硅材料、平板顯示材料、電子漿料和其他電子專用材料四大產業工程;四是加快發展新能源材料產業,構建多晶硅、單晶硅、單晶硅片(棒)等硅材料產業鏈;五是做優新型功能材料產業,組織實施新型生物材料、環保節能型鉬化工產品等六大產業工程。
據了解,目前陜西材料工業發展基礎雄厚,高性能結構材料國際一流,在超導材料、大飛機用高性能鈦合金材料及復合材料研制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性能碳纖維、碳/碳復合材料及制品、樹脂基復合材料等技術國內領先;電子信息材料已初步形成了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單晶硅片(棒)等硅材料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