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柴油荒”下柴油價格的混亂,尤其是央企中石油和中石化無視限價政策將柴油炒出天價,發改委終于忍無可忍了。
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部分在檢查中發現的柴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并處罰了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內的6家企業。此招一出,中石油和中石化隨即回應將在12月結束柴油緊張局面,同時市場層面也開始有所緩解,而汽柴油批發價均應聲而下。
與此同時,成品油調價窗口也再次開啟,但抑制漲價和促進資源流通已成為當務之急,發改委陷入了糾結的兩難之中。
“天價”柴油惹怒發改委
11月23日,國家發改委通報了6起近期查處的柴油價格違法典型案件,這6起案件牽涉方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地方分公司,以及4家地煉企業。其中,金誠石化以每噸6890元至8180元不等的價格銷售0號柴油,比規定價格每噸高出1元至635元,共計銷售8393噸,多收價款283萬元,其他企業多收款額均在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對這些價格違法案件,國家發改委已責成當地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從重從快予以嚴肅處理,除沒收高價售油多收價款外,最高處以5倍的罰款。
而讓發改委此次怒氣沖冠的主要原因是近段時間部分地區柴油荒出現后,一些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違法抬高柴油價格,超過國家批零價差標準較大幅度,甚至出現了天價柴油。
“發改委處罰了幾個邊角企業,只觸及了冰山一角,近段時間市場上柴油批發價基本上很少有低于發改委最高限價的,成品油批發企業可以說是在集體違法了,發改委要抓還真是抓不過來。”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說。
成品油批發市場信息顯示,11月柴油最緊張的時期,柴油價格持續維持在高于8000元/噸的高價上,部分企業甚至報出了上萬元/噸的批發天價,大大突破了政府批零價差標準。據統計,近段時間,市場柴油實際批發價格與國家規定的柴油最高零售限價均價之間的價差最少也超過400余元/噸。
“地方煉廠和貿易商柴油價漲得最厲害,那些遠超過國家限定的最高批發價的高價都是他們報出來的。”兩大集團一內部人士認為。
不過韓曉平認為,主要是因為成品油市場的資源壟斷,使得資源控制在少數人手中,從而才會出現了囤積居奇。
價格微降供應仍緊張
發改委加強監管殺一儆百后,市場層面炒作的氣氛開始動搖,柴油價格和汽油價格次日起均有所下降。
據記者了解,因發改委懲罰了包括兩大集團在內的超限高價,部分貿易商聞風開始放量出貨,11月25日,北京、山西、河北、山東等地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屬單位和社會單位柴油價格開始下滑,下滑幅度均在百元左右。
另據廣東一加油站人士告訴記者,近兩日廣州成品油市場低迷。柴油因為兩大集團供應量增多加上政策打壓,貿易商和加油站也不敢再輕易冒險補倉。而汽油資源呈現供求過剩的局面,加油站多以柴油搭售汽油促銷量,而因汽油單賣價大幅優惠,搭售中的柴油價格因此被拉進下行通道。
但柴油荒真的緩解了嗎?
記者11月25日專門來到了位于通州京哈高速公路口附近的幾家加油站并咨詢了加油站的值班人員,據加油站的值班人員稱,現在只有-10號柴油,沒有0號柴油。隨后記者聯系了南京市幾家中石化的加油站,對方均稱沒有柴油賣,到什么時候有也不能確定。
然而,記者通過一些渠道聯系了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家屬于山東石化的加油站,據對方稱山東省現在并不缺柴油,因為山東地方煉廠較多,柴油儲備較為充足,隨時來隨時都可以加油,并且沒有任何限制。
巨頭與政府博弈的尷尬
此次柴油荒出現的諸多問題,再次將業界關注的焦點吸引到了成品油定價機制上,而國家發改委也在不斷為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而糾結。
國際石油變化率已破4%,成品油調價窗口再次開啟,然而國內通脹的不斷惡化,CPI指數的高企使得成品油作為產業鏈頂端產品價格十分敏感,加上近期由于企業和個人行為的囤積貨源,使得國內柴油價格已炒至不可思議的高位,抑制漲價和促進資源流通已成為當務之急,發改委陷于調價的兩難之中。
一位貿易商告訴記者,時至年底,發改委又開始醞釀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石油和中石化制造成品油緊張并哄抬價格,不排除再為進一步控制成品油定價權造勢。
不過韓曉平認為,政府不應該不斷糾結于成品油定價問題,因為價格改革顯然已經失敗。“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著資源,資源緊張時別的企業想進口石油或者開采石油都無法操作,政府應該實現整個石油行業的市場化,形成多元化的競爭關系,培養國企、民企和外資企業相互競爭的市場環境,結束當前石油巨頭與政府博弈的尷尬現狀。”韓曉平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