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需求增加和美元疲軟的影響,全球石油價格急速上升。油價預計不會在短期內回落。本周亞洲市場的油價突破了每桶91美元。市場預期,油價將在幾周內上漲到每桶100美元的高點。今年九月的石油交易價格為每桶75美元。盡管幾個主要經濟體,特別是歐盟,還在奮力應對疲軟的經濟,但油價仍舊急劇攀升。
石油和能源產業咨詢機構阿格斯的分析師詹森·菲爾認為,幾大因素推動了石油價格的上漲,特別是北半球冬季對于民用燃料油的需求以及法國近期的罷工導致煉油廠關閉并切斷了北大西洋的供需。
在經濟穩步增長的帶動下亞洲的原油需求預計將繼續保持強勁,美國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這些市場預期都增加了價格壓力。菲爾說:
“從經濟數據來看,普遍的共識似乎是認為,美國的經濟活動沒有受到以前那樣嚴重的影響,你可能會看到那里有一些不斷增加的需求。當然,亞洲國家更是很好地度過了經濟大蕭條期。所以亞洲的需求一直在增長。我認為情況可能比大多數人預期的要好一些。所以現在是一個典型的供求局勢。”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元疲軟也是油價提高的原因之一,因為石油是以美元來交易的。市場預期,美元受美國貿易和預算赤字的影響,在2011年可能進一步走弱。航空業正在為燃料成本的上升做準備。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亞洲區公司關系部門的經理鐘接慶說,燃料成本的上升可能使得行業全球的能源成本在2011年上漲到1560億美元。今年這一成本為1390億美元。
鐘接慶:“特別是看看石油對工業的影響……因為燃料成本上升以及國內生產總值將在明年下降的預期,我們預計2011年的行業收益將降低到9億1千萬美元。”
燃料成本上升,再加上諸如糧食等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漲,令人更加擔憂亞洲的通貨膨脹。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表示,燃料和食品價格上漲將尤其對該區域窮困地區的9億5千萬人帶去最嚴重的沖擊。
盡管如此,亞太經社會還是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總得來說,通脹不足以扼制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不斷增長的經濟趨勢。它預期,亞洲經濟在明年將增長大約7%。但這一預測低于2010年增長8.3%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