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頁巖氣資源“家底”有望在2014年探明。
從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獲悉,國土資源部已正式啟動“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與有利區優選”工作,擬通過3年時間對我國陸域頁巖氣資源潛力進行系統評價。
到2014年提交一批頁巖氣有利區和勘查目標區,解決頁巖氣重大地質問題和關鍵技術方法,形成頁巖氣資源技術標準和規范。
“在國家層面上,開展頁巖氣資源戰略調查和先導試驗,尚屬首次。”國土資源部油氣中心副主任張大偉說。
目前,國土資源部與國家能源局正在組織編制頁巖氣專項發展規劃,研究制訂相關政策。業內估算,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可能占中國常規天然氣產量的8%-12%。
2010年國土部啟動川南、川東南、黔北、渝東南以及渝東北5個重點目標區的先導性實驗工作,共優選出20個頁巖氣富集有利區,估計總資源量為8.50萬億-14.72萬億立方米。
2011年將全國劃分為上揚子及滇黔桂區、中下揚子及東南地區、華北及東北區、西北區、青藏區5個大區,在全國范圍內,對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進行總體評價。
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明森說: “頁巖氣可能成為未來中國重要的接續資源,可供使用100年或200年。如果這一預言得以實現,國內能源供應格局將發生重大轉變。”
民營資本獲準入場
世界頁巖氣開發熱情,源于美國“天然氣革命”。
近年來,美國在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首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已經在本土開始大規模工業化開采頁巖氣,2010年頁巖氣產量達1000億立方米,在天然氣產量中的比例達15%,2035年將達45%。
“美國頁巖氣商業化發展依靠四大條件:成熟開發技術、明確的頁巖氣探明儲量、完備油氣管線設施、多元化投資機制。”張大偉說。
目前,國內頁巖氣尚未商業化開采,頁巖氣井多為勘探井,尚未產氣。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頁巖氣井僅有十余口,與美國頁巖氣發展速度和規模形成鮮明對比。美國頁巖氣井目前為上萬口。
在美國的頁巖氣發展過程中,多為小公司進行前期開發,當項目進展到一定規模時,再由大公司收購,進行規模建設。美國現有10000多家進行頁巖氣開發的石油公司,這些小公司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成為推動美國頁巖氣技術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借鑒美國開發經驗,國內頁巖氣開發需要打破壟斷,創新礦業權管理體制。
國土資源部人士稱,國內頁巖氣8個區塊招標有望在第二季度啟動。根據現行思路,本次參與招標的企業不僅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四大國有石油公司,民營資本也獲得競標的“入場券”。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思路初步確定允許中化集團公司、新疆廣匯集團、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競標。這意味著國內油氣生產首次打破壟斷,民營企業有機會進入頁巖氣領域,分享油氣盛宴。
業內人士分析,頁巖氣開發仍是空白,尚未成為國有石油企業重點開發領域,有條件放開礦權,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以早日實現規模開發。
技術成最大瓶頸
國內頁巖氣開發技術尚未突破,這是張大偉和張明森最大的憂慮。
頁巖氣儲集于致密巖層,具有低孔、低滲透性、氣流阻力大等特點,其開采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頁巖氣開發不僅需要先進的勘探鉆井技術,如斜井、水平井、環形水平井等定向鉆井技術,還需要在地下巖層壓裂方面有重大突破。
張明森說:“目前,頁巖氣發展最大的困難是巖層壓裂技術,國內尚未突破。國家應劃撥專項資金,支持國有和民營石油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在短時間內有所突破,掌握頁巖氣開發技術。
在國內技術尚未成熟前提下,國內石油企業多采取與國外石油企業合作開發,以資源換技術。
張明森說:“這種方式并不完全可取。其一,美國頁巖氣開采技術保密到連專利都不申請,完全壟斷在少數幾家公司手中。其二,在國內頁巖氣資源儲量尚不明確的前提下,采取此種合作方式,很可能造成較大的資源損失。國內頁巖氣開發必須擺脫技術依賴,從基礎技術研究開始,爭取短期內突破技術瓶頸。”
根據記者了解,國務院已對頁巖氣的科技攻關事宜做出相關批示,除了批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國土資源部,還特別轉發給科技部,旨在加強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的科技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