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接連倒閉已經不是危言聳聽的傳言。
在成本上升等壓力下,記者調查發現,如今浙江、廣東、江蘇等地的一些中小企業已出現半停工、停工狀態。而流動性收緊導致的融資難成為中小企業陷入困局的又一重要原因,不少中小企業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中小企業陷困局
近期,溫州老牌企業三旗集團、餐飲連鎖企業波特曼、江南皮革等接連遭遇資金鏈斷裂,進而破產或倒閉的消息再次引發了輿論對中小企業生存現狀的憂慮。
5月初,工信部要求各省區市主管部門開展涉及中小企業資金缺口、民間借貸實際利率、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中小企業戶數等16項內容的中小企業融資情況調查。據全國工商聯此前對廣東、浙江、江蘇等16個省進行系統調研結果,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面臨的狀況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艱難。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則更加直觀地描繪了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局:今年前兩個月,規模以上中小企業虧損面達15.8%,同期增長0.3%,虧損額度增長率高達22.3%;規模以下的小企業,虧損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盈利狀況尚且如此,而眼下讓中小企業生存狀況雪上加霜的是其不得不面對的融資難題。
我國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8日已分別上調歷史最高的21%和17.5%。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控制全年信貸額度,使得商業銀行放貸能力備受制約。
信貸資源的稀缺迫使眾多中小企業不得不轉向民間借貸資金,而由此推升的民間借貸利率使得中小企業資金鏈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記者近日采訪中小企業較多的蘇浙和廣東地區民間借貸市場發現,銀行資金收緊的背景下,民間借貸市場今年以來異常火爆,民間借貸利率節節升高,甚至出現10%的高額月息。
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向記者介紹,溫州銀行已經基本停止了對中小企業的放貸,其只能轉向高利貸。而且今年民間借貸利率普遍比往年高,7天-10天的短期貸款月利率可能達到8%-10%。
融資渠道存瓶頸
稅負高、生產成本不斷增加……導致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的因素很多,但周德文認為,由資金鏈斷裂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比例至少占三成。
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發展規劃指導處處長應云進也表達了相似看法,他表示,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習慣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生存發展,所以每次宏觀調控伴隨銀根緊縮,總有一些企業在一夜間猝死。“資金管理,是中小企業最薄弱的。一旦信貸緊縮,他們的融資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中小企業融資是世界性難題,與大企業相比融資成本的巨大差距使得該問題在中國難上加難。一旦資金成為市場上的緊缺品,中小企業往往會被首先“調控出局”。
伴隨著規模緊縮,在資金不寬裕的情況下,銀行信貸資源更多傾向于投向規模大、盈利能力強、風險小的大企業,而競爭優勢不明顯的中小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資金的青睞。與此同時,貸款的審批程序也更為嚴格。
“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高于大企業,這是全世界都絕無僅有的。銀行一般借口中小企業審查成本高,對中小企業提高貸款利率。”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中心主任陳乃醒對記者表示。“而且,我國中小企業擔保賠付率達到100%,全面承擔擔保賠付責任,而國外擔保機構承擔的擔保賠付率只有80%至90%。”
相對于銀行渠道融資成本的提高,民間借貸市場周期短手續快的特點對于需要資金支持的中小企業也構成吸引力。
從民間借貸市場貸款的客戶多為中小企業和房地產企業。一般而言,民間借貸主要用于短期周轉。很多民營企業不具有銀行授信資格,同時項目波動性強,因此只能尋求民間融資方式。手續便捷也是尋求民間資金的另一大驅動因素。據了解,一般企業從銀行申請貸款,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對于還差幾天就可獲得大筆訂單的企業來說,即使需要支付高額的利息也值得。
專門從事中小企業評估、貸款、清收等一條龍服務的北京市天睿律師事務所運營總監陳謀博對記者表示,其實,民間借貸風險很大,即使如此,民間借貸公司還是會從事這方面業務,“由于利率很誘人,借貸公司存在僥幸心理。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盡管通過民間融資要承擔更高利率,但還是希望把手上的項目盤活。”
多方引導融資市場發展
緊縮性貨幣政策帶來的“錢荒”對中小企業的傷害不容小覷。陳乃醒認為,出現企業倒閉現象是調控的結果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過一定限額,甚至引發就業等社會問題,那就是不正常的。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究竟該如何破解?由于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涉及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市場環境等多個方面,專家建議,政府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完善我國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多條渠道,形成較為成熟的中小企業融資市場。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可以通過政府提供擔保和各個層次的擔保體系建設,為中小企業解決信用不足、信用能力比較低的問題。同時,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包括成立政府基金、提供各種各樣的政府擔保以及減免中小企業稅收等方面的措施,使中小企業能夠獲得資金來源。
陳乃醒告訴記者,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中小企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有些國家是財政出資組建政策性銀行,專門對中小企業貸款,允許其有較高的壞賬率,損失的資本金由財政補貼,形成政策性的‘漩渦流’。”
對于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陳謀博建議,如果企業有擴大再生產需求,但沒有設備做抵押貸款,可通過無抵押擔保的形式來做,部分大型財務公司可做這方面業務。“事實上,通過擔保公司的貸款利率和銀行差不多,因為銀行前期評估考察費用并沒有計入貸款利息中,是要額外支付的,如果加上這部分利息則兩者的利率水平差不多,甚至比擔保公司高。而如果企業有設備,則可采用設備融資租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