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向省市發改委、工信委、物價局以及電力公司等印發了《有序用電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各級電力運行主管部門不得濫用限電、拉閘措施,導致影響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而在通知出臺之前,電荒已悄然來襲一月有余,起初僅在江蘇、浙江等地,隨后逐步蔓延至全國多省市地區。
針對電荒提前到來的原因,各界眾說紛紜,但無論起因如何,長期積累的煤電矛盾都將需要著手解決,在改革的過程中,重點用能行業勢必會受到影響,企業應居安思危,以積極的心態提高整體實力。目前,部分地區已出臺相關有序用電方案,浙江在制定嚴格的有序用電方案的同時,并對部分高耗能企業實行“開三停一”、“開五停二”的限電措施。廣東對鋼鐵、水泥、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黃磷、鋅冶煉八大類高耗能產業陸續實行錯峰生產。因此為緩解電荒而開展的有序用電,勢必對氯堿及相關上下游行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從近期氯堿主要產品市場情況來看,節能減排、有序用電導致部分企業開工負荷降低,成為助推市場價格攀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燒堿市場價格自3月中旬開始一路上漲,其中32%離子膜燒堿平均價格由3月中旬的664元/噸漲至目前的809元/噸,漲幅達22%。華東、華南等地區多數氯堿企業因降幅影響,沒有庫存貨源。但是在價格攀升的背后,氯堿企業更為關注的是面對日益突出的煤電矛盾,資源性價格改革對企業運營的影響。在今年4月份召開的中國氯堿論壇會議上,與會專家分別指出電力價格調整或將于近兩年內執行,一旦執行,勢必會加大氯堿企業的生產運行壓力。
“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的壓力并未減輕,相反將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在這一復雜多變的關鍵時期,有序用電僅僅是調整的開端,加之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11版的發布,更為加大了氯堿行業的運行壓力。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姜鑫民近期表示,“十二五”期間要實現中國石化行業“由大變強”,應對來自國際市場的競爭,結構調整是發展重點。
因此,結構調整也將成為氯堿行業的核心發展任務,綜合考慮產能分布特點進行布局,加大技術革新與推廣力度,進一步推動園區循環經濟發展,淘汰落后產能,發展高端產品,以差異化、高價值的企業競爭力帶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