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石化與東南大學合作開發的300噸/年聚異丁烯胺中試項目,經過近80天的緊張施工建設,于6月10日順利實現中交,預計6月20日投料試車。這是吉林石化進一步延伸自主技術——高活性聚異丁烯產業鏈開發的新技術。這一突破性進展將使我國擺脫對國外汽油清凈劑主劑的依賴,切實提升我國在這方面的話語權。
該項目負責人李坤告訴記者,聚異丁烯胺是第四代汽油清凈分散劑的主要成分,是目前國內外汽油清凈劑中用量最大的主劑。這種添加劑可以有效抑制汽車燃油系統內部沉積物的生成,又能清除系統內生成的沉積物。他介紹:“隨著我國《車用汽油清凈劑》標準的實施,聚異丁烯胺的使用量將會顯著增長,預計需求量將達到2萬~3萬噸/年。目前世界上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只有德國的巴斯夫公司。此前我國一直依賴進口。”
吉林石化和東南大學走校企聯合的研發道路,發揮各自的原料優勢和工程研究優勢,建設了一套300噸/年規模的聚異丁烯胺中試裝置,進行中試開發研究和試生產。目前雙方還在合作進行1萬噸/年聚異丁烯胺工業化裝置的工藝技術軟件包設計,使產品規?;⑾盗谢?,形成強大的產業鏈,填補國內空白,助推吉林石化打造千億元級生產基地。
另據了解,吉林石化現有兩套1萬噸/年高活性聚異丁烯工業化裝置,可為聚異丁烯胺產品開發提供充足原料來源。該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活性聚異丁烯項目已通過中油集團公司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重大項目驗收和工業化示范工程驗收,并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此前,吉林石化聚異丁烯胺小試技術產品經權威部門評價,能在高溫條件下完全分解,不僅可以解決化油器和噴嘴的積碳問題,還能有效解決高溫系統進氣閥的積碳問題。將其加入到汽油中,既能有效抑制燃油系統內部生成沉積物,又能迅速清除燃油系統已經生成的沉積物,從而確保發動機動力性能正常發揮,延長燃油系統的保養期。該產品質量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