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稀土產品價格連續暴漲。稀土精礦、稀土氧化物和稀土金屬目前均價與年初相比,上漲達到6~10倍。稀土精礦碳酸稀土由年初的22000元/噸,漲至6月底的110000元/噸,漲幅達400%;中重稀土中的氧化鏑由年初的1900元/千克,漲至6月底的13500元/千克,上漲超過600%;主要用于制造熒光粉的氧化銪6月底接近30000元/千克,較年初上漲580%;用于生產釹鐵硼永磁體的稀土標志性產品氧化釹6月底也達到129.9萬元/噸,較年初上漲397.7%;另一標志性產品氧化鐠市場報價達到了114萬元/噸,較年初上漲了390%。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等業內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普遍認為,下半年,稀土市場供需水平亦或開始走向平衡,但價格依舊將在高位運行。
產量縮減支撐高價
下半年,北方稀土主產區內蒙古自治區正在著手實質性關停中小企業,引導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大批稀土冶煉分離企業,尤其是手續不全的稀土企業將陸續關停。在南方,中重稀土主產區江西省,今年指令性計劃稀土氧化物產量指標是13000噸,江西稀土企業可能在8月左右就會完成全年的指令性生產計劃,在國家和地方強制執法下,江西稀土企業也將面臨停產。
下半年,國家還將進行包括指令性計劃落實和環保治理核查在內的專項檢查,預計下半年全國稀土產量將較上半年大幅下降,市場投放量減少,將支撐稀土價格在高位運行。
供需開始走向平衡
今年以來稀土價格不斷上漲,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世界范圍內新能源和高科技行業對稀土新材料需求的拉動。然而稀土價格瘋狂上漲,卻使國內稀土市場從5月開始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
稀土價格居高不下,使得市場成交量嚴重萎縮,生產企業及貿易商囤貨現象普遍,造成大量稀土產品積壓在倉庫中。更為嚴重的是下游企業受稀土高價影響,生產經營陷入困境,不少企業陸續停產半停產,電腦、風電、電池、節能燈等行業,開始被迫謀劃并已經開始使用替代材料,以此來減少高價稀土帶來的成本壓力。
由于下游企業開始用鐵氧體代替釹鐵硼材料,導致稀土釹鐵硼開始滯銷,稀土消費量未來將有所減少,將抑制稀土價格的繼續攀漲,在稀土替代產品的逐漸應用下,稀土市場供需水平亦或開始走向平衡。
高位尋找合理區間
今年3月底,國土資源部發布《關于下達2011年鎢礦銻礦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控制稀土礦藏開采量;從今年4月1日起,稀土礦原礦資源稅稅額標準統一調整提高;從今年5月20日起,稀土鐵合金納入稀土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而從今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使稀土產品的環保成本大幅提高。
國務院5月10日發布實施的《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稀土行業管理,加快轉變稀土行業發展方式”,將使稀土行業迎來高價時代,而推動稀土行業的整合發展,將使稀土價格高位運行成為常態。因此預計下半年,稀土市場價格將依舊堅挺。
同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稀土價格的高位運行,雖然體現出了稀土戰略性資源的價值,但過高的價格也并非好事。據業內人士透露,鑒于目前高價稀土已經開始危害到國內下游眾多新興產業的發展,稀土價格飛漲也開始引起有關部門警覺。為支持高新技術發展,在稀土應用方面,將可能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更多地根據不同產品制定合理的“價格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