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產業出現爆發性增長,但也隱含著巨大危機,主要表現在區域發展依然不平衡、傳統市場政策緊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近日在西安召開的陜西低碳產業與循環經濟博覽會暨光伏產業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中國光伏產業的快速擴張以及當前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引發了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
李俊峰介紹說,2010年全球光伏市場延續了強勁的增長態勢,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6.6吉瓦,累計裝機接近40吉瓦。其中晶硅電池占光伏市場的主導地位,2010年市場份額達到86.1%。他認為,在當前全球光伏產業爆發性增長的背后隱含危機,區域發展依然不平衡。一方面,德國、意大利、法國、日本等國際傳統市場政策收緊,比如德國于2011年7月1日調整上網電價,2月法國政府宣布削減光伏補貼20%。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快速擴張,中國去年光伏裝機量超過500兆瓦,同比增長了3倍多,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13吉瓦,幾乎占全球產量的60%;印度確定了尼赫魯國家太陽行動計劃,目標是成為全球太陽能領先者,計劃到2020年部署容量20吉瓦,今年還公布了新的光伏稅法。
另外,中國光伏產業的快速擴張以及當前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引起了歐美國家貿易保護的抬頭。最近,美國幾家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申請,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以將其一批光伏發電企業倒閉歸罪于中國企業,歐盟也有可能加入其中。美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等國都提出了本地采購的比例。
李俊峰指出,目前光伏產能過剩,5年內全球電池組件需求量很難超過50吉瓦,而今年中國電池組件產能可能超過30吉瓦,一些企業盲目跟風擴大產量,造成電池組件和多晶硅價格大跌。中國光伏新能源產品出口受阻,走向海外更加困難,將使陷入低潮的全球光伏產業雪上加霜。他建議中國光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大力開拓國內新興市場。